27223668:好書推薦|富爸爸沒有說的祕密-黃永宏

點選這裡可以連結到博客來的訂購網頁;這本書我買了兩次,也看了兩次;第一本看完後送給父親,後來自己又上網買了一本;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連鄰近鄉鎮的便利商店裡都可以買到了。

「老闆」身上能學習到什麼?如何學習?怎麼樣才是好的老闆?何飛鵬先生在他最新的力作「以身相殉」當中,寫到他從開始當老闆,一路不斷犯錯、學習與成長的心得。而我們生命當中的老闆們,有可能也是不斷在成長與改變。

我的老闆有好幾種形態:研究所的指導教授我們也稱之為老闆,在樂器行教琴時的老闆,家教學生的爸媽也是我的老闆,就業後自己的老闆有兩位,儘管後來自己也掛名當了老闆,但實質上,若非等到真正問題發生了,我還是沒有身為老闆應有的擔當和果決。

中國人一向藏私,有些老闆可能也會,但更多時刻,是因為身為下屬的你我,「不夠格」,或者「不成氣候」,而讓老闆選擇了「不說」、「不教」。

不說,是怕你意會錯了而讓事情更糟,有時用身教來告訴你;不教,是怕你等級境界還沒到,讓你跳過基本程序,反而會害了你。

不管你將來想不想當老闆,最好都從別人的員工做起,而這本書,既不是教你如何在職場生存,也不是教你如何賺大錢,而是給你正確的學習觀念以及直接有效的學習方法。

跟幾位大學時代的好友談起主管經,對於一些下屬「搞不清楚自己定位」、「懶得學習」的觀念相當無法認同;其中一位朋友很感慨的說,「管理對他來說,真的非常勞心勞力。」

我深深的看了他一眼,千言萬語、百種滋味剎那間湧上心頭,一時間也不知道該說些什麼。從小我就習慣觀察人,這位同學是我認為將來能夠很有成就的潛力股之一,而他確實也展現了和其他同學們不同的眼光與努力。但是成功不能只靠自己的實力、運氣和眼光--特別是當你組織起團隊--你不但得自我管理,還得管理團隊。

書中的許多觀念,對我來說有的如「當頭棒喝」,有的像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有些更是「相見恨晚」。有幾個很實用的觀點,在這邊和大家分享:

一、解決問題的方法。這真的是老生常談了,從我聽到這句話到現在,談了超過二十年,卻少見學校裡,甚至業界當中,能對這個觀念有所著墨或是教育。我從事過的行業大多是服務業,也因此遇到的問題千奇百怪,遇到的人形形色色,永遠沒有固定的解決方案。但即使如此,我都還是認為自己的見識淺薄、眼界短小,總覺得有所不足。

二、看事情的角度。老闆的角度、主管的角度、員工的角度,角度不同,立場不同,就會有不同的看法與標準。好逸惡勞的員工,自己認為盡本分就好,在主管眼裡,卻可能是懶惰不夠積極;許多老闆喜歡看到員工加班,但是對自己工作能夠妥善安排且效率極佳的員工,可能會覺得老闆不近人情、缺乏眼光。更多的情況是,工作本身無法量化,彼此的交集也總是片段,因此無法窺知全貌,也就因而以偏概全。這也延伸出了下一個觀念,溝通。

三、必要的溝通。這點並不在書中的標題,卻穿插在各篇之中;敢於跟老闆、主管溝通,甚至強迫自己跟他們交談、共處,其實就是學習的基礎。看事情角度會有所不同,那是必然的,但透過彼此的交流溝通,其實可以拉近距離,並且理解彼此的標準和觀點,有助於工作的遂行和減少摩擦與誤解。這點我在先前的工作做的並不好,而後來的工作,又因為老闆本身觀念的僵化和固執,讓我感到非常辛苦與可惜。

四、認清自己的角色。什麼該做、什麼該說,那些又是不應該做、表達的,這些都奠基於你有沒有看清楚自己的定位。古人說「不在其位,不謀其政」,要我們不踰越本分(但是要有所學習與準備);私下對公司的批判是否有用、對謠言的求證、部門間的門戶之見、自己對公司與團隊的價值,這些都應該時時去檢討與思考。

最後我想說的是,許多人往往不欠缺技巧、技能,卻缺乏正確的觀念與判斷;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盲點和必須面對的挑戰,有時候往往一個簡單觀念的頓悟,就可以讓你看到穿透濃霧的燈塔,讓你找到方向與未來。

還有許多珍貴的觀念與實例,還是得靠各位親自捧書閱讀,正所謂「境遇殊途,各有見地」,推薦給大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空城記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