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其實這個問題不是最近才有,只是剛好三台都上了韓劇。從以前的日劇到現在的韓劇、大陸劇,我們自家的媒體,越來越多外來的節目。

其實多吸收點外國文化也沒什麼不好,只怕學到了不成熟的文化價值與觀念,誤導了大家的價值觀;但是話說回來,怎麼沒人出來罵,「怎麼卡通都是國外的?」

是啊!因為孩子們單純、沒有「民族意識」,所以「沒有意見」;但,孩子也是學習速度最快的。之所以快,正因為「不存任何偏見與定見」。凡事有好,必有另外一面;看多了日本卡通,我們的孩子大概以後跟同年齡的日本孩子會「很相像」。他們會知道漩渦鳴人的重要招式有那些,會知道Keroro口中的藍星人是指地球人,也懂得怎麼分辨鋼彈有那些系列,更知道航海王魯夫有幾個夥伴,以及烏龍派出所裡面的兩津勘吉是什麼樣的人物。

可是,千里眼、順風耳是誰,保生大帝腳下的烏龜和蛇怎麼來的,默娘怎麼成為媽祖,紅孩兒和托塔天王其實是父子,孫悟空和如來佛之間到底有啥糾葛,可能就不是那麼清楚了。

更弔詭的是,許多我身旁的人,不管老少,許多人是因為日本才更懂得三國時代的典故;日本KOEI這家遊戲公司更是把三國發揚光大,從策略遊戲「三國志」系列到動作遊戲「三國無雙」系列,每個角色人物栩栩如生的重現在我們面前,有的雄心壯志,有的義薄雲天,有的運籌帷幄,有的溫柔婉約。

沒有日本人,不管這些人物是否真的是這個模樣,我們能這麼清晰、直接的去了解、認識、接觸這些人物、典故嗎?

赤壁之戰、博望坡之戰、七擒孟獲、七出祁山。。。這些戰役,在遊戲裡被安排成劇情、關卡,讓玩家深入期間;怎沒看我們國人做一些古寧頭大捷、臺兒莊事件、七七事變還是九一八事變的策略戰爭遊戲?

台灣節目受限於市場、廣告,確實遇到越來越多的困難;這早就可以預期,卻沒看到影劇界有任何的應變與改進。我只能說,遲了些,但我也相信台灣人的韌性與彈性,只是往往,都得在「事情狀況已經發生了」,才來反應,事倍功半!

但是,台灣真的拍不出好電視、好電影嗎?不是吧?

印度的貧民百萬富翁成本也不高,海角七號熱潮才過去不久,三立的「命中註定我愛你」,同樣也賣到日本去。說穿了,台灣演藝圈的新陳代謝太慢,高手投入太少,創意產生太片面,市場嗅覺不夠敏銳,才是真正的原因。

我真的覺得電視台的人搞不懂「觀眾」想看什麼。「老王同學會」我看的既開心又感動,後面上檔的的「伊甸園之東」卻拼命打廣告,坦白說,我心底想,「你在伊甸園東西南北,甘我屁事?」

風之畫師看了幾個片段,覺得還不錯,但畢竟是別人家的歷史典故,很難入戲;之前有一部韓劇「商道」,看了幾級,還可以,對做生意的道德有幫助,步調嫌慢了點,而且因為對韓國當時交易景況不了解,同樣也很難融入。只是為什麼我從來沒看過我們拍些「陶朱公」的故事,或者「畫聖吳道子」的一生?就連「胡雪巖」,也是對岸拍的。

我們好像只剩下以前的黃梅調、歌仔戲、國劇還看得到「薛平貴征西域」、「失空斬」、「梁山伯與祝英台」的故事,現在呢?

台灣,是不是忘了什麼是我們的根本,忘了我們有什麼是「別人沒有的」,卻拼命去學「人家已經擁有的」?

這樣繼續下去,我們還會剩下什麼?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空城記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