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是什麼,是很多人心中的疑惑,甚至到了臨終,還體會不到。有時是因為不知足,有時候是因為帶著遺憾,有時候,則是因為忙到忘了去思考這個問題。

昨天遇到一位買吉他的先生,在園區的封測廠上班。他告訴我,他的工作不是「正常」的工作,根本是用命在換錢。

我懂,因為那個環境我雖然沒待過,但是我拜訪過,也跟一些人討論過。所以,他本來只想買兩三千塊的吉他,卻被我說服買了將近七千塊的吉他。嗯,剛剛那兩句話不是重點,重點是,他告訴我,想要重拾以前彈吉他的樂趣,「找回一點自己」。

陶喆有一首歌,名字就叫「找自己」。

你有沒有找過自己?

這位先生知道我的狀況,滿臉羨慕的說,「你真好,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我苦笑。「我也算流落到這邊混口飯吃。」我說。

坦白說我每天的工作,除了擦吉他,就是擦鋼琴,換燈泡;前陣子開始得站在大門口量體溫,有數位鋼琴賣出去,得送琴到客戶家裡順便安裝;偶爾還得應付老闆交付的各種任務:消防檢查報告、在牆壁上打孔放海報、修理電器、修理報廢的椅子、幫狗買藥……

真正快樂的時間,也許吧,幫學生上課,賣出一把好彈的吉他給想學好吉他的客人(你沒看錯,是好彈,如果賣的是不好彈的吉他,其實我心底並不快樂),送鋼琴到客人家裡看到他們臉上的興奮,這些,算是一種滿足,但是離興趣,還有一段距離。

有時候一面擦著鋼琴,聽著老闆的小兒子在一旁練琴,琴聲流洩,我就覺得很幸福了,但是擦琴,可以當興趣嗎?也許可以,但如果每天讓我擦上八個小時,我一定會厭煩。

小時候常聽到大人嘴邊掛著,「興趣能當飯吃嗎?」

可以。我一直這樣相信著,但相信歸相信,實踐歸實踐,有多少人真正實踐了?有哪些興趣足以謀生?也許當下的工作只要有百分之三十的成分是屬於自己的熱愛,那麼就足以支撐一切。

繞來繞去,其實總算知道自己的興趣,在於成就別人的快樂與幸福;也許當初我應該就乾脆填個醫學院,又或許乾脆去當個專職的老師;前者對現在的我來說難度高了些,後者或許還有機會,也應該是我要努力去轉變的方向。

我試圖說服那位買吉他的先生,乾脆報個名來上吉他課;他說,沒時間。這個理由,許多中年以上的爸爸、媽媽、沒結婚的單身貴族,都掛在嘴上。

我心裡總是這樣告訴對方:

「不,沒時間只是藉口。如果真的是你所望所愛,即使一天撥個二十分鐘,都不會太困難。」

就好比寫作,即使我前陣子忙到翻掉,騎機車上下班的時間,腦子裡總是在構思、尋找點子;也許哪天我也會像蠟筆小新的作者臼井宜人一樣,因為滿腦子只有創作,而忘了自己正在路上騎著機車。

我認為幸福有另外的定義與意境,未必跟興趣有關,但也可以跟興趣連結。許多外在的客觀條件讓我們不得不捨棄一些事物,但有些事情,再怎樣你也拋不下,就像你每次搬家,清理著舊物品,總會有一些東西一定會找個箱子好好的收藏起來。

想想自己丟不下的興趣,找張紙,或是開個word檔案,甚至用個mindmap,whatever you like,寫下你放不下的事情與物品,然後去思考,我可以在這些事物上繼續延伸出什麼。

有些人會這樣問自己:

如果明天是世界末日、如果自己生命只剩下三十天、如果中了樂透,你會想做些什麼?

或者你也可以問自己,如果身邊只能留下十樣物品,你會留下什麼。

別只是條列出來,要進一步去想,這些東西能帶給你什麼?為什麼你要留著?換成是自己死前想做的十件事情,想想做這些事情的理由與動機,再進一步想想還能夠做些什麼。

如果這樣還找不到,建議你可以到書局去找一本書叫做「熱情致富」,也許可以幫得上忙。

幸福,可以很簡單;做自己興趣的事情,或許能帶來更大的滿足(幸福),但是我認為,當你想獲得更大的幸福,往往需要更大的犧牲與勇氣、家人朋友的支持與信任。有時候未必真正能成功,但是想想身邊的人願意信任你、支持你,其實,也是一種幸福。

我想起高中導師常說的一句話,引用自孔子:

「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只要不貪心,專注一件興趣,集中所有「瑣碎可用」的資源去鑽研,我覺得是可行的;更別忘了,任何事物都需要日積月累去努力,不斷精益求精,也許,你也能夠幫自己的興趣找到出路,成為謀生的工具之一。

看來,我也該拿出紙筆,好好思考一番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空城記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