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我還不夠資格真的去發表什麼秘密,只不過,當我一個人走在冷清的街頭,走過一整排不到一成營業中的店面,突然有這樣的感覺。

規律、一成不變的日子,讓我們感覺遲鈍、麻痺,缺乏刺激與變化,讓我們視野小了,世界也變小了。

而,把我們變成這個樣子的罪魁禍首,十有八九,是自己。

從以前到現在,我經常把工作帶回家,即使在工作崗位上,我已經比別人認真。換來的,未必是更好的產出品質與效率。我想起大二時因為休學的關係,再度開始新學期後,幾乎都一個人獨來獨往:

從早餐開始,上下午的每一堂課,午餐或晚餐,沒課的時候,就在圖書館;即使到了週五晚上學校播放電影的時間,幾乎所有的人都離開圖書館,我還是依然待到關門的時間。

成績有好些嗎?沒有。

那種近乎隱居、強迫式的規律和封閉,不適合我,也不會讓我做的更好。

我認為每個人應該去找到最適合自我的生活方式;也許有些人還蠻適合閉門造車的,但我,絕對不適合。

之後我重回吉他社,開始一連串新的冒險:開始參加比賽,甚至為了練歌而放棄好幾科目的期中考;坦白說,即使是現在,我也認為很值得。幾乎各種名次我都得過了,特別獎也拿了幾個,最後甚至也到了民歌餐廳去駐唱。一直認為不可能的事情,卻原來如此輕易。

大家不妨回想一下,哪些回憶中的片段你記得特別清楚?有哪些事情讓你回味無窮?哪些活動讓你總是忘了時間的流逝?

「投入,是第一個秘密。」

另一種說法,就是讓自己專注;有些人天生能專注,像我,有些人容易分心,但我卻以為,只是沒遇上讓他們愛上的事物。老實說我們的教育方式和方針,沒辦法讓我們全方位的去接觸各種物事。幸運的傢伙,就是那些愛讀書、懂考試的學生,再差點,就是那些雖不愛讀書,但也能掌握點技巧訣竅的學生,起碼準備好功課,可以去做點自己愛做的事情。

不過,人生,很難說。就總有些天生愛讀書、能讀書的,家裡沒錢;下班還得幫著做生意、打雜、照顧弟妹,有些甚至連書桌、電燈都沒有。

不管怎麼說,如果你現在的工作不是那麼能讓你投入,那麼,回家後,找個能讓你投入的物事,好好享受那「不知東方之既白」的感覺。前提是,別太晚睡,誤了工作就不好了。

良心建議:弄個鬧鐘,訂好時間提醒自己,離開那太投入的物事。

「落差,是第二個秘密。」

老俗語了,「久入鮑魚之肆而不聞其臭」,凡事只要你落入了俗套,程式跑進了迴圈,生活定了型,久了,就會枯燥。這時候,你得自己去製造落差,很刻意的製造。

讓工作和休閒有很大的落差(對比),所以別把工作帶回家是最好的;真要帶回家,最好也只侷限在某些場合,自己的書桌上,或是某個房間就好。當你離開那個範疇,就別再想工作上的事情。

同樣的,也別老是把容易讓你從工作上分心的事物放進工作場合,除非,你需要take a break(刻意),或是你的工作需要創意與變化。

我第一份不在家裡的工作,是業務性質;上班沒多久,總經理就在業務會議上告訴我們,「當業務不是一份工作,而是一種生活態度。」

他舉了一個汽車銷售員做例子,即使是假日,自己也在休閒,「他在遊樂場停車場看到其他遊客也能夠賣車。」

這個例子,似乎一點落差也沒有?確實。但別忘了第一個秘密,當你投入的時候,不需要製造落差,因為,在當中,自然就會有很多的落差,而且,即使只有一點點不一樣,你也能分辨出來,而且,樂在其中。就像我可以聽的出來一個人唱歌差了六分之一度音,而其他人可能走音了還是沒感覺。

當你投入的時候,普通人難以察覺的細膩變化,你也能有所體會。

「第三個秘密,善用情境。」

想像和實踐,是善用情境的要件。

當你想學好英文,有些人會在牆上貼滿英文單字,聽英文歌、看英文電影,甚至找個外國朋友一起吃飯、對話。但說真的,不如讓自己成為影片中的男主角,說著同樣(類似)的台詞,用著同樣的心情和情緒,表達當下的思維。

很多人學英文沒辦法直接用英文思考,所以怎麼說都還是母語的語法、用法;我相信大多數外文系的學生到後來,連思考習慣都可以改變成英文,很多對話、回應,也都能很直接的用英文來回答;如果我們學英文的過程,老是得在腦袋裡「中翻英、英翻中」,我想那個隔閡永遠都會阻礙著使用英文的流暢度。

話說回來,有些人在家弄一頓晚餐,或是安排個特殊的節日,總是能抓到重點,讓參與的家人、朋友賓主盡歡;我很佩服老外他們的作法,從邀請函到家中的佈置、菜色的挑選與安排,甚至連活動都準備了;說起來,他們可以說從小就在這樣的活動當中,培養各種人際間的互動、安排聚會的方式,甚至在當中展現自己的才藝與個人的特色。

善用情境,不妨好好的幫另一半或是家人辦個有主題的生日會,在結婚週年模仿著名的電影情節,或是偶爾讓全家打扮成卡通人物,一起瘋狂個一天……

總而言之,言而總之,還是第一個秘密,「投入」。創造讓自己、周遭的人都能投入的情境,然後,盡情享受那一個當下,全然的發揮,不管你扮演什麼樣的角色,盡力而為。

你的人生,準備開始精采了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空城記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