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大學的時候,曾經因為攻讀的科系和自己的理想不同而感到迷惑。

後來放棄了一個學期的課業,除了讓自己喘口氣,也更清楚後來的作法。現實畢竟是非常重要的考量因素,因此在幾位老師和長輩的建議下,我還是繼續把系上的課業給修習完畢,但另外旁修其他科系的課程。

這樣做,並沒有給自己更大的壓力,反而因為知道怎樣去分配力道,而更加輕鬆。當你有兩個以上目標在同時進行時,你就不會因為只有一個目的而感受到非成不可的壓力。當然,不是任何事情、任何人,都可以用這樣的方式。

那一次的Take a break,對我的人生來說,是一次很珍貴的經驗。一時的疑惑、困頓,或是挫敗,都只是過程。這樣的狀態下,你會接收到四周人的眼光、批評、判斷,如果你總是謙遜,總是準備好接受挑戰,這些對你而言,助益大於傷害。

今年農曆新年,以我這樣的年紀,還收了兩包紅包。姑姑的紅包,阿姨的紅包,我知道紅包背後,有同情,也有鼓勵,有關心,更有期許。

雪裡的炭火,格外溫暖。就像在萬家燈火裡的路燈,你從不覺得它的稀奇,但在海上航行的船隻,望見一座燈塔時,就會有像回到家的感受。

每年過年間,總會有同學間的聚會,然後總會談起各自的生活。有人已經是半退休狀態,有些擁有自己的公司、診所,有人身為重要主管,有人依然在工作崗位上奮戰,有些人剛被裁員,自願在家帶小孩,更有些人,剛從學校畢業,開始接受社會大學的洗禮。

某些世俗的標準,也許會開始標定每個人當下的成就:收入多少,保險多少,開什麼車,有幾個小孩,念什麼學校……

雖然都沒說出口、說明白,但到了我們這個年代,似乎財富的色彩已經不是那麼重。生活的品質,活的快不快樂,有沒有時間教育孩子,能不能有更多私人的空間,有沒有休閒的嗜好或是第二專長……

比起父親那一代,我們擁有更寬的視野和更遠大的抱負,也因此更容易迷惑,更懂得去懷疑自己。

現在做的,是天職嗎?每天這樣過,十年後能夠另自己滿足嗎?這輩子走完的時候,有沒有留下遺憾?

然後,我總會聽聞有些同學選擇轉換跑道,有人回家鄉,有人離開家鄉;有些人離開自己原來的工作,重新開始另一個人生,有些人回到家裡,照顧起家裡的孩子(我說的可是男人)。

坦白說,沒有多少人能夠這樣做。經濟上的考量,家庭的壓力,都有放不開手的束縛。就像今天團練後,鼓手老師說的,「我有家庭的壓力啊!」

我馬上回他一句,「但也有家庭的溫暖。」

有一句我沒說出口的是,「而我沒有。」

但我接著說,「凡是你擁有一些東西,就要去承擔擁有那些東西的責任。往好的方面去想,不要老是想著壓力、負擔。」

一樣沒說出口的是,「當你失去一些東西,相對的就擁有更多的自由和空間。往好的方面去想,就是你可以再去爭取其他的東西。」

我是個凡人。以世俗的眼光,這輩子要翻身,恐怕,連「恐怕」這兩個字都輸給我了。但另一個世界,卻悄悄的跟我招招手,「來吧,這是老天註定給你的。」

不知不覺的,我走進那個世界,走進那從小夢想著,應該是很遙遠、遙遠的神話情節裡。有一天,我會站在舞台上,做自己喜歡的音樂,唱給人們聽;有一天,我可以告訴身邊的人,我也許並不富有,但我還活著,而且,我可以做自己。

當然,要做的努力還有很多,況且,每天醒來都有做不完的工作,挑戰不完的目標,還挺充實的,不是嗎?

忘了是誰曾經說過,六年級生是一個過渡世代,充滿價值觀上的衝突與省思;在我們剛開始懂事的時候,台灣開始解嚴,報禁開放,政黨政治開始蓬勃發展;我們經歷過大陸天安門事件,在求學階段剛好遇上電腦以及網路的萌芽與普及…

我想,更多人會懂得去追尋自我,找到屬於自己的夢想,並且努力去實踐。我不會是第一個,當然,也不會是最後一個。成敗,不再是別人眼中的形容詞,而是對自我的認定和評分,或者說,是提醒,也是反省。

最近沒什麼時間寫文章了,無所謂了。夢想在等著,有空再聊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空城記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