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的金融海嘯,導致歐美民眾的消費力銳減,直接影響到國內高科技產業。原本就已經舉債度日的DRAM產業,更是紛紛亮起紅燈;而消費電子部分,同樣也一片哀號,就連龍頭鴻海,也不得不裁員、減薪。

減薪之後,來了急單。

多數人回到了職場,固然欣喜,園區附近的商家小販,又出現塞車排隊的人潮;只是從企業的角度來看,卻有必須檢討的地方:

其一,為何有急單?從上游到下游一昧的以自身的認知和判斷來決策,造成庫存水位低落,當基本面的需求一來,自然必須重開產線、召回員工。缺乏客觀的觀察指標以及對市場狀況的掌握,是國內許多企業、老闆、決策階層的通病。這是很危險的,為何?請看下一點。

其二,歷經了裁員、資遣,又重新招聘,這中間的行政成本浪費了多少,有沒有人去計算過?被迫休無薪假的員工,得以回到公司上班,固然可喜,但心中對公司的觀感、向心力,會不會改變?同仁之間,有些放無薪假,有些沒有,彼此間的計較與心結會不會因此加深、樹立?而員工對於決策階層應有的「策略規劃能力」、「危機處理能力」,是否也會畫上大大的問號,然後在心裡頭暗罵:「就憑這點能耐,你們每個月也能多領我好幾萬塊的薪水?」

高科技公司由於屬於技術導向,毛利率一向比傳統產業還要高,也因此有許多成本上的控管相對薄弱;在凝聚員工的共識上,甚至是部門之間的溝通協調,更是山頭林立,本位主義相對重。不像傳統產業,一絲一毫都得輜珠必較,錢一定得花在刀口上,而且往往任何預算案、企劃案、活動的舉辦,都得經過層層把關,人人磨練出一套相對精準、確實又符合效益的作法與觀念。

我曾經為了工作上的緣故,到國內知名的記憶體大廠,每次都被「傳喚」要「出庭」說明,但搞了半天其實根本就是客戶公司內「兩個部門」之間自己搞不定。看著他們為著自己部門的原則和規範在那邊僵持,如果不是自己人微言輕,真的很想拍桌子叫他們閉嘴,「好好想想怎樣對公司整體最有利」,其實答案再簡單不過了。

論技術、論毛利、論工作環境、員工素質與學習能力,高科技產業自然不在話下;只是,企業管理、領導當中比較基本的成本控管、溝通協調,甚至是人我之間的相處與尊重,都仍然有改善的空間。

當然啦,每家公司、每個產業都有各自的問題與毛病;幾年前還在南部公司時,我也試著在每星期的週會上要求同仁們,輪流發表讀書心得,同時也不斷的準備許多工作上應該加強的資訊與嘗試給大家,但後來我發覺,員工的素質還是有很大的落差。

有些人,就只是想要安份的工作,根本不會想要多做一些、多學一些;傳統產業裡,有些觀念也是告訴新人,「不要學太快、不要太搶眼」,否則會被老鳥排擠,甚至回家吃自己。

總之,高科技再怎麼「高」,只要競爭者進來的多、模仿者出現的多,它就不再那麼的「高」。還是儘早做好成為「傳統產業」的準備,向前輩們取經學習,跳過曾經犯下的錯誤,好讓公司這條大船,能夠平穩的行駛萬年。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空城記事 的頭像
    空城記事

    【空城記事】

    空城記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