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bedit 的轉檔還是有問題,有些字跑不出來,背景也跑掉了....anyway, 大家看看玩玩就好~~
Embedit 的轉檔還是有問題,有些字跑不出來,背景也跑掉了....anyway, 大家看看玩玩就好~~
自動更新的功能非常好用,不過很多人一定都遇到一樣的問題,就是沒辦法自動更新:
unable to locate the root directory…
unable to locate the wp-content directory…
在網路上爬了不少文章,終於找到一篇可以真正搞定問題的:
打開wp-config.php (use notepad or editor alike)
將下面的文字貼進檔案最下面即可:
/* Fix Wordpress autoupgrades on Byethost.com */
putenv('TMPDIR=' . ini_get('upload_tmp_dir'));
if(is_admin()) {
好久不見得心智圖又來了!今天心血來潮一次發了三篇英文筆記。
這篇文章要來比較下面幾個代表「一天當中的時間」:
Dawn→Morning→Noon→Afternoon→Nightfall→Evening→Night
其實可以畫成一個圓圈啦,不過大家自己想像,重點在於比較;會想發這篇文章,其實都是因為某一篇「知識網」上的題目,造成兩個人的「筆戰」,一方堅持用準確的時間點來「定義」,另一方則持反對立場,過程很有趣,大家不妨一看:
多數時間的用語都會跟介係詞連結,大多數都符合「短時間用at」,長時間用「in」的原則,但是例外也不少,大家暫時就用「習慣用法」來理解吧!
1.at+短暫時光
正午 at noon
午夜 at midnight,但也可以用in the middle of the night
2017.01.06 更新部分內容,歡迎連結到新的部落格:
空城記事(blogger)-英文筆記| in, on , at 在時間上到底怎麼區分與使用
其實西方人在文字上的使用是比較注重邏輯性的,許多用法,與其去死背,不如像旋元佑先生所說的,「用理解」的方式。如果理解不來,也很簡單,多「用」就對了。當然「多用」不能用錯,否則把錯的東西當習慣,那可就糟糕了,所以,建議大家,把這篇文章好好收藏起來,早晚默念五遍,保證不會感染新流感。
這三個介詞,就「時間」來說,補習班老師會這樣歸納:
in + CYSM(Century/Year/Season/Month)世紀、年份、季節、月份
其實這是某個益智節目的題目,受測者是一位教育部的官員,拼了命要宣傳新流感的「防疫觀念」。
題目大概是這樣說的:
Look __ the mirror to see your dirty face.
中文翻譯可以說為:看看鏡子(中)你骯髒的臉龐。
一般人的習慣,Look 後面大概準備接 at,這位官員也不例外。但這一題考的其實是介係詞本身的概念。
Look on the mirror 指的是「看看鏡子的表面(鏡面)」,例如:
Look on the mirror! There is a firefly there.
Look at the mirror 指的是「看著(注意)那片鏡子」,舉例來說:
Look at this round mirror!I can use it to make up my face.
Look in the mirror 指的是「看看鏡子(裡面)的影像」,因此以這個題目來說,「看看鏡中骯髒的臉龐」,就必須選擇 in 。
這兩個位址在某些地方需要用到,比方說你想要使用自己編排過的RSS,或是你想要用其他的部落格寫作軟體,譬如Word、Zoundry Raven等,都會需要你輸入API,否則是無法設定成功的。
RSS饋送地址 |
http://blog.pixnet.net/rss/rss20/USERNAME |
API |
http://api.pixnet.cc/blog/xmlrpc |
這篇整理花了我很多時間,更慘的是,因為電腦突然連不上網路讓我決定重灌系統,原以為已經做好了備份,灌好系統才發現有些資料夾沒有備份到,所以,只好重新作一份。
不過倒是讓我學到一件事情,不妨把文件、資料庫等重要資料「存放」在其他硬碟,就別跟系統資料硬碟放在一起啦!
這次的「商店」我分成三個部分,如上圖,右側是各種商店的種類,譬如Book store、Pharmacy、Gift store等等;左側則按照規模區分,從Store到Shop、Booth、Plaza等等。最後是作為交易的「人」,譬如Clerk、Trader、Dealer等等,大家自行下載下面的檔案慢慢研究吧!
無法下載請來信或留言告知,謝謝!
查了一下奇摩知識網,得到的回答跟我之前的認知差不多:
一般私人或情侶間的約會:date
比較正式的約會或是會議:appointment
事實上當我查了一下英英詞典後,其實date兩者都適用。
說到情侶間的約會,這幾個字都可以:tryst, assigntation, date
而親友、同學間的聚會(約會、團圓),我比較建議用:reunion, get-together
下面是我用心智圖整理的pdf播放檔,提供大家參考:
檔案:
|
|||
他 | he | 男性 | |
她 | she | 女性 | |
它 | it | 無生命、不會動的(植物) | |
牠 | it | 動物(人類以外) | |
祂 | he/she | 神性 | |
許多人由於使用注音輸入法(或類似的輸入法),因此這五個字很容易被忽略掉正確的用法。
在英文裡面,這些被歸類為代名詞的一種,用以代替「重複」的名詞,或是某種「眾人已知、存在默契」的狀態、現象或情況。
我比較在意的是,明明前方說的是某某先生或是某某前輩,但後頭重複時卻變成了「牠」,這下子可就對當事人大不敬囉!(除非,故意而為!)
當然啦,現代人養寵物、愛寵物,已經愛到「人格化」,許多「貓、狗、兔」等寵物,也往往被主人和往來的親友們稱呼為he或是she,至於是he還是she,就看寵物本身的性別,但如果不確定的話,有時候還是會回到 it 的用法。
比較圓融的作法,不明白寵物性別,又想表現你也是「愛寵物」一族時,就會先問一下性別,或是直接 Can he or she play some tricks?
比較有趣的是,Guitar在中文的翻譯是「吉他」,大陸翻成「結他」,但其實「它」應該屬於「沒有生命」的物品,或許「吉它」會比較貼切;不過既然是音譯,大概也就選一個最習慣的用字了。
上面連結會帶大家到黃老師的部落格,描述「讀書五力」的意義與重要性。 每個人都有自己習慣的學習方式,也必然有自己的盲點,加上跟教學者的溝通「頻率」是否能夠共鳴,造就了個人對「不同科目」上的「上手」或「無力」。
所謂的五力,分別為:觀察創造力、理解力、聯想力、記憶力與創造力。
讀書或學習,就我個人來說,以「動機」為首要。以目的來定義好學習的方向與深度,思考相關的投入成本與資源取得難易,進一步去修正自己的學習過程。
我進一步把五力切割成「六力」,因為在觀察與創造上,我把它視為兩種不同的能力技巧,其中「觀察力」作為資訊或新事物的「輸入」,而「創造力」我把它定義成「輸出」,也就是個人對於知識、經驗,經過內化、融會貫通後,重新產出的觀念、價值觀或是點子。
這邊先大概的對六力進行定義:
觀察力:以五種感官辨知事物全貌的能力;或是對事物詮釋與描述的能力。
理解力:對事物產生認知的能力,或將事物內化為自有思維的能力。
心智圖又來囉!(PDF player檔 下載)
這次比較的是Quick 和 Fast 的用法,看完之後,希望大家可以知道下面這三句,誰對、誰錯!
A.He drives fast.
B.The car is fast.
C.He drives quickly.
D.The car is quick.
記得念大學的時候,我總會有許多怪問題,拿來考同學或是朋友。
杜德偉有一首歌,Baby don't go,最後一句話這樣唱:Cause you don't love me no more.
OK,有一點英文底子的人都知道,最後一句話要的是否定:因為你不再愛我。
照道理說,Cause you love me no more. 或是 Cause you don't love me any more. 這兩句是比較合理的用法。
再稍微有點數學底子的人都知道,負負得正,You don't love me no more. 你不再不愛我=你現在開始愛我了。
如果真的是這樣翻譯,那跟整首歌意思就很怪了。
我問了外文系的學妹,她給我的解答是:不成文的黑人式英文用法,雙重否定只是用來加強語氣。
如果人生可以再重來一次,也許一切都會不同。
求學階段,身邊總不乏許多會念書的同學;也許,自己也被歸類在那一類,儘管,一開始我總是平凡的存在。
真正抓到讀書的要訣和手段,其實是在入伍當兵之後。在陸軍通訊學校受訓時,為了記住數位交換機內一百零八塊PC板的功能與位置,我只花了半個小時,就用盡各種聯想、諧音、口訣等方式,將全部記了下來。
一週後的隨堂測驗,又拿了滿分。當時的同學、助教和老師,幫我取了一個外號,叫做「羅一百」。
當時部隊採取連坐法,如果有學員不及格,就不能放假;我為了放假,在晚自習時間上台幫大家補習。我們那一期,從來沒有被禁過假,結業時只有一個人不及格,遠勝過上一期的學長(只有五分之二拿到證照)。
我認為讀書最重要的其實是「預習」這個動作,其次才是課堂上專心「聽講」,然後趕緊利用下課前五分鐘,或是該堂課結束後五分鐘,快速「溫習」,所謂溫習,當然就是要趁溫度還熱熱的,趕快回顧一下。當天回家後的「複習」,更是加深印象的不二法門。
其實我會開始預習功課,有兩種情況,一個是因為對某個科目很有興趣,拿到書本就先看過一遍;另一個原因,通常是因為要跟好朋友(同學)比賽,看誰先念完,或是為了更後面有興趣的章節,不得不先看懂前面的基礎的部分。
「預習」的好處和重要性:
這題目是高一那年參加奧林匹亞數學競試,在國內初選時遇到的測驗題目。
題目真的很棒,而且,所謂的難題,其實是把「我們已知的解題技巧,隱藏在題目的表象背後」。
藉由這個題目,我也想提醒大家,我們常常會被許多看得見的、觸摸得到的事物給蒙蔽、誤導,而真正的問題,其實隱藏在背後。
請大家務必,好好的看問題,抓出事情背後的邏輯和脈絡,才能找到最正確的解決方案。
這邊有一個棋盤,每個方格都是2公分見方,試擲一個直徑1.5公分的銅板,請問,不碰到棋盤線的機率為何?
相信大家看到這個問題,一時之間大概也會跟我一樣,抓不到頭緒。
每次同學會,回想起當時的求學過程、好笑片段,同學們總會說:「哇!你怎麼記得?」
我卻以為每個人都應該記得,後來才發現,並不是。
不過記得這些不會有什麼幫助,頂多大夥重逢聊天比較有話題。
這陣子流行益智型的綜藝節目,有一次看到「八國聯軍」的記法:餓的話,每日熬一鷹。(俄德法,美日奧義英)
真不錯,重點是,當你想到「八國聯軍」,怎麼連結到「餓的話,每日熬一鷹」?
也許你可以這麼想:八國聯軍來了,蠶食瓜分中國,造成百姓民不聊生,只好打打獵,告訴孩子們:「餓的話,每日熬一鷹。」
真悲情!考試的時候把自己情緒搞的這麼悲哀,影響應考作答就不太好了。
晚上收到一封信,提到印度人如何利用心算來計算11x11到19x19的乘法:
請試著用心算算出下面的答案:
13 X 12 = ?
(被乘數) (乘數 )
印度人是這樣算的。
第一步:
先把被乘數(13)跟乘數的個位數 (2)加起來
下這個標題,來自於李欣頻的「十四堂人生創意課」。我當過吉他老師,也當過家教,多數時候,我喜歡分享自己的想法和觀念,並且享受對方因此而獲益、而成長的喜悅。
如果,那個學生是自己,我又會怎麼教?怎麼想?怎麼做?
如果我是自己的老師,我要怎麼教自己?
一開始,我總是會藉由交談來了解一個學生,用言語這把利刃切開對方的腦殼,用溝通這把箝子夾開頭骨,再用誠懇的探針去吸取對方的想法、習慣、體驗和感受。
我是怎樣的人?到了這把年紀,沒有自欺欺人的必要。我絕對是一個自私自利的小人,有利可圖的時候,我就算不是第一個,也會是那個一腳踹開捷足先登那個人下巴,一面在後頭撒下圖釘,杜絕所有後患的那種人。
沒錯,這不是你們認識的我,因為,我總是在游刃有餘的環境下,用正直和慷慨包裝我的自私。這一切,都是因為我游刃有餘罷了。
寫到這裡,我卻心痛、嘆氣了。因為,那畢竟是我希望作的那種人,可惜我不是。我真的崇拜真小人,痛恨偽君子,所以我總是在追求真小人的境界當中,偶爾虛偽的面對那些我討厭的人。
.No more sorrow. by ~Nonnetta on deviantART
很有趣的圖,簡單、直接、明瞭,又讓人會心一笑。把心埋起來了,就不會傷心了。
高中的時候,因為牙齦發炎,下巴腫起來,整個臉看起來就像本壘板多了一角,同學笑稱,「你幹嘛偷藏包子在嘴巴裡啊?」
上三民主義課的時候,老師不知為何講到了,「那裡痛就割哪裡。」同學紛紛望向我,我只好訕訕的笑著,一面拼了命搖頭。
我現在最想做的,就是把「景氣」給埋起來,這樣就沒有所謂的「景氣很差」的問題了。
註:圖片已經標示來源網站與作者,請直接點選即可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