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好一位很認真的同學問起唱功怎麼練,突然想起以前好像有寫過類似的心得分享,今天就來溫故知新一下吧:
剛好一位很認真的同學問起唱功怎麼練,突然想起以前好像有寫過類似的心得分享,今天就來溫故知新一下吧:
兩位主唱的聲線,在台灣一定會被打槍;只是看著歌詞、聽著旋律,這樣的嗓音到後來卻也有了味道。 男孩老了,卻還是個孩子,但時間畢竟走著,片刻不歇。
就像那天早上醒來,趴在枕頭上聽見自己的心跳聲,居然對著它說了:
「你都不會累嗎?累了就歇歇吧!」
然後一想,還真蠻怕它突然回我話: 「喔,好啊!」 有點距離的夢想,是該放下,還是該堅持?
放不下的東西,姑且還是先留著吧!
記得在大學最後一年,迎新的時候我這老骨頭也不服老的跟大家一起在八角亭旁邊烤肉;一群人輪流抱著吉他唱歌,一面好不熱鬧的聊天、烤肉,直到一個新來的學弟,用著內向羞澀的嗓音,彈著還壓不好的和弦,娓娓的唱出一首在當時,已經算有點老的老歌:
大約在冬季。
嗓音如你我般平凡,吉他技巧一看就知道剛學不久,但隨著歌聲,四周慢慢的安靜下來。
安靜,是為了好好聽歌,是因為想要好好的傾聽,是因為,聽見了感動。
我應該還沒有資格去教別人如何寫歌,頂多就是分享一些寫歌的心得;所以標題就這樣下:我怎樣寫一首歌。
許多人問我怎麼創作時,通常第一個問題是:先寫詞,還是先寫曲。
通常我還是會告訴對方,「兩種狀況都有人嘗試」,我們也經常在各種流行歌曲當中看到,多數的歌曲「詞」和「曲」的創作都是分開的。譬如樂壇上知名的合作夥伴方文山和周杰倫就是如此。至於誰先誰後,這問題就見仁見智,但其實也不用花太多時間去在意這個問題,「寫就對了」。
其實我的答案,「既不是先寫詞,也不是先寫曲」,而是「先寫你自己」。
最近幾乎沒有太多時間上的空檔,就連這篇文章我也打算在十分鐘以內完成;離現在最近的一首創作曲「窗」,就是在時間的夾縫中創作出來的歌曲。它其實在腦海裡醞釀了好幾個星期,那種心情慢慢累積成為一種揮不去的情緒,然後在苦悶與擁擠的五味雜陳中,昇華出一段段的文字。
寫完詞,拿起吉他,和弦一響起,我就知道下一句要怎麼唱;唱好、錄完,收工,關門放狗。
寫自己容易多了,但你必須敢於表達自我。不是每個人都願意把自己血淋淋、活生生的像賣豬肉一樣攤在陽光下的傳統市集裡,讓每個路過的人檢視你是否新鮮、美味、健康、衛生。
就像我老友布萊恩說的:「馬可羅的部落格最好少看,他每次都寫一些很可憐的事情來騙取大家的同情。」
得友如此,夫復何求。
他總是可以用各種委婉風趣的方式提醒我,積極一點、正面一點、光明一點、快樂一點。也許改天我也該寫首歌送給他,不過我想布萊恩看到這篇文章,一定會用最飛快的速度告知我,「免了,謝謝,別害我,我很低調的。」
去年大約也是暑假前,開始接觸到音控,也經常得面對收導線的問題;開始團練之後,加上效果器每次至少都會有兩條導線必須收納,如果再加上上課時放音樂用的導線、學生忘記帶導線時的預備線,背包裡起碼都會有四條導線。
導線收與放(使用)上最困擾的問題,一個就是線會互纏、打結;再來就是因為捲線時「扭轉」了導線本身,造成放開時有些導線會像蚯蚓一樣扭來扭去,很難看;因此,正確的捲線(Roll Up)方式其實相當重要。在網路上找到這段影片,算是非常清楚而正確的手法,提供給大家參考:
這是我看到比較容易理解的作法,他利用拇指的方向來告訴你如何「正向」與「反向」收捲;我自己則會利用「拇指和食指」捏著導線後,「順時針與逆時針」搓導線的方式來收捲,效果是一樣的。
一開始拉直導線的動作很重要,這會讓導線保持在一個比較「直」的狀態,而正反收合的目的,除了避免糾纏打結之外,也可以避免老是因為同方向收捲而讓導線外皮「轉」向同一個方向,長期就會讓導線表皮「扭曲」的像「麻花捲」一樣。
這是許多愛唱歌、喜歡和大家合唱的人,一直想要追求的境界。
一位學生問我,如何才能做到幫別人做吉他伴奏,又可以幫對方唱和聲;我說,「你找對老師了。」
必須說在前頭的是,我並沒有受過專業或是標準的音樂科班訓練,下面所陳述的,大多是自己的體驗。
多數人在練習和聲的時候,多半都是這樣做:
一、按照譜上的旋律先練唱,並且唱到滾瓜爛熟。
二、跟不同的聲部一起合唱,有些人擔心音會被拉走,有時候還會刻意捂住耳朵。
國中的時候我參加過合唱團,老師就是這樣教,這也讓包括我在內的許多人,以為和聲就是這樣訓練來的。「先練好自己的部份,然後去搭配別人的旋律線。」
直到大學時代,我發現這樣的作法固然也可以讓許多人逐漸熟悉和聲,但自顧自的唱,還得先練好一首歌,那你可能永遠找不到機會練和聲,因為你得剛好有另一個人跟你搭配到同一首歌,或者你加入合唱團、教會、團契等團體。
如果,身邊的人剛好唱著某一首你會唱的歌,你就可以馬上跟著和,這樣不就有很多的練習機會?如果在KTV裡面,有人拿著麥克風唱著,你也可以看著歌詞在一邊和聲,這樣不是很棒?
我對和聲的配法,正是如此。
看到學生轉貼的這則影片,真的當場佩服外加無言了,總之,一個音一個音慢慢錄,全部貼在一起之後再快轉…
所以其實也可以彈慢一點,再快轉就好啦!不過影片的創意在於,他總共拍了好幾百張的照片……真有毅力啊~
很多人買吉他,甚至是店家在販售吉他,還是習慣用「民謠吉他」、「古典吉他」、「電吉他」來做為分類;事實上,所謂的「民謠」、「古典」,應該是音樂的形態,而不是吉他的種類,吉他的種類反而應該是類似像「四弦吉他譬如烏課麗麗(Ukulele)」、「鋼弦空心木吉他」、「靜音吉他」、「電木吉他」等等。
當然廣義的來說,鋼弦木吉他的音色清亮,適合伴唱,作為所謂的「民謠伴奏彈唱」確實比較適合;但是因為科技的進步,以及音樂的多元化,今天我們經常可以看到許多演奏家會使用鋼弦吉他來純演奏一些歌曲,譬如著名的董運昌、盧家宏等幾位老師,都使用鋼弦木吉他作為演奏的選擇。
回過頭來看所謂的尼龍弦吉他,音色溫暖圓潤,拜科技所賜,經過拾音器的收音與放大,許多流行歌曲當中,都會加入尼龍弦吉他的伴奏或是solo;最近古巨基發了一張string fever的流行專輯,裡面就有幾首使用尼龍弦吉他作為伴奏的曲目。早年周華健也經常在現場演唱會裡頭,加入尼龍弦吉他的伴奏,因此,硬要說「尼龍弦吉他」就是拿來彈奏「古典曲目」,其實已經不太恰當了。
音樂的形態,在吉他的範疇裡,通常用節奏來作為區分,有慢靈魂slow soul(又稱8 beats)、民謠搖滾(folk rock)、抒情搖滾(slow rock)、華爾姿(Waltz)、soul(或稱16 beats)等等,近年來的吉他教材,又加入了bossa nova等節奏型態;事實上如果把格局再放大一些,從古典到流行,從藍調到爵士,原住民音樂到新世紀音樂,其實各種曲風除了地理、國情、民族、文化等各種因素造成差異之外,透過網路與音樂媒介(唱片、CD、mp3、廣播、電視、電影),許多音樂的分野已經越來越模糊了。
很多人買吉他第一個問題就是:標題上的三種吉他,應該選擇哪一種?
我會反問,你學吉他,想要做到什麼?
想自彈自唱,想要享受演奏歌曲的樂趣,還是想要組團?喜歡什麼樣的音色?對於手指承受琴弦張力的自信有多少?喜歡唱歌嗎?
先想清楚了,再來考慮吧!
聽情歌 唱情歌 眼淚擱著 心流放著
情人節太傷人 情侶裝太刺眼 雙雙對對的畫面太囂張
放情歌 哼情歌 冷眼看著 寂寞笑著
巧克力太甜蜜 鮮花禮物卡片 林林總總的溫馨太冷酷
我一個人走在寂寞裡 張開的結界中呼吸著自由的孤單
彈開所有感情的訊號 故作的堅強只是某種淒涼的瀟灑
早就知道情歌太難寫 再寫不出甚麼是愛甚麼叫做思念
下筆了苦澀氾濫成災 勉強的和絃進行嗚咽的扯斷琴弦
走遠了 夢碎了 眼淚乾了 心空蕩了
情歌寫不下去 情路走到盡頭 掙扎的理由 叫做 倔強
最近很多家長帶著孩子來報名吉他課程,其中有些本身就學過一點吉他,但多數,都是帶著遺憾和羨慕的神情,訴說著「時間不夠」、「年紀大了學不來」之類的原因。
我總是笑著說,「樂器不是目的,音樂才是;更進一步來說,音樂也不是目的,而是我們想要表達些什麼、分享些什麼、宣洩些什麼、留下些什麼。」
也許音樂不是什麼人生必需品,但它卻可以豐富、美化人生,填補空虛、交流情感,可以感動人心、弭平傷痛。
我告訴這些家長,「音樂可以很簡單,吹口哨、打拍子、唱出聲來,身體就是很好的樂器;而吉他更是樂器當中非常適合彈唱,入門成本低的樂器之一。」
我一直在思考著怎麼把吉他這個樂器,用很簡單的方式來呈現好聽、動人的音樂,也不斷構思著,怎麼讓初學著能夠很快上手,完成一曲音樂。近幾年來的吉他教材,裡面採用的歌曲大多是比較流行的歌曲,難度相對提高很多,以教學的角度來看,我反而懷念起以前的吉他教本。
跨出那一步,擁有演奏音樂的能力,其實不難。只要用心彈、用心唱,簡單的和弦加上伴奏,感動的力量將超過你的想像。再進一步,寫首歌給邊親愛的家人,多年的好友,難忘的同學,也不是夢想。
不少人忘了學樂器的最終目的,一昧追求技巧上的速度或是難度,卻忽略了節奏、音品、旋律這些最終呈現上所必備的準度、音量、音色,我認為是本末倒置了。不能自己充分掌握、隨心所欲的技巧呈現,不會替你的音樂加分,只會讓你容易出錯、出糗、分心。
且讓我們一起拿起吉他,彈一首感動,唱一段心痛,讓時光在琴弦撥動間不安份的流逝,同時跨著傷痕與回憶的兩端,該哭就哭,想笑就笑,能唱就唱,只要感覺對了,嘴上笑著,眼眶紅著,又有何妨?
如果傷痕永不能癒合 就讓歌聲輕輕鋪上安慰
如果夢想比彩虹遙遠 起碼讓琴聲能遙遙相對
最近突然想唱周杰倫的這首「說好的幸福呢」,於是就上網找了一下,這邊找到了算寫的蠻詳細的指法與和弦:
我覺得上面的部落格做的很用心,本身也是吉他老師的這位格主,還出了本書,我正考慮著也來訂購一本。
周杰倫唱這首歌時用了最單純的C大調,同時中間也升了一個半音,將歌曲帶到更高的情緒波動上;但是就吉他的彈唱來說,可就辛苦了些。以前有些民歌手會利用CAPO(俗稱的移調夾),快速的移動一個把位,做為升半音彈奏的便利技巧(偷吃步),如果大家也同樣用這種方式演唱這首歌,亦不失為一個好方法,只是,我的作法通常會重新打破原有的方式,另做詮釋。
如果大家有看超級偶像,裡頭有位參賽者曾經因為這首歌而遭到淘汰,確實,如果以C調來演唱,這首歌押的韻腳和音高很容易因為壓著嗓子演唱而產生「想吐」的感覺。其實這首歌的唱法可以稍微放輕鬆點唱,在幾個重要的地方強調一下嗓音就可以了。
原曲是鋼琴伴奏,我在試抓的過程中,直接轉G大調來演唱,降了好幾個Key的結果,演唱起來輕鬆許多;同時我也放棄原曲升半音的演唱方式,從頭到尾都用G大調演唱,並且用適合吉他演繹的方式來重新編排伴奏方式,這是我認為比較適當的抓歌方法。
事實上坊間有許多吉他教材或是流行歌曲的吉他譜,往往想要抓的非常接近歌曲,結果老是出現一堆升A調、升G調的和弦,讀者們就準備封閉和弦封到死,連和弦都不得不背到翻掉,甚至一些前奏、間奏都編的比古典吉他名曲還要困難。
我還是建議大家重新用自己的方式,甚至是適合吉他演奏技巧、風格的方式來詮釋歌曲,如果原曲就是吉他伴奏,那當然可以儘量抓到準確;但是如果是鋼琴、小提琴,甚至是合成樂器做的,那還是得經過一定程度的轉化與編排,抓住味道與神韻,而不是一昧的要求一模一樣。
等手上比較緊湊的工作告一段落,我會錄唱這首歌,順便把G調的和弦譜放上來給大家參考。以上是個人的一點淺見,大家參考參考即可。
許多職業用的譜上頭只有標示類似像這樣的和弦進行:
1 6m 2m 57
以C大調來看,就是C Am Dm G7
以A大調來看,就是A #Fm Bm E7
所以說,這樣的記譜方式,對於樂手來說,當不同歌手指定不同的調性時,便能以相應的調性去彈奏。
當然了,以現在的鍵盤來說,只要直接設定調性就好,不像鋼琴,轉個調你就得用上許多的黑鍵;就吉他而言,你可以使用移調夾,或者,利用上表的和弦來變化。
有時候,為了特殊調性的特殊效果,比方A大調很適合使用根音來進行變化,即使原調是C大調,我可能就會使用CAPO夾在第三把位,彈奏A調,這樣出來的伴奏調性就會變成C調,而且又能盡情使用A大調和弦獨有的根音變奏。
以前的吉他教材,一定會有這首歌,Folk Rock,G大調,同時讓你學會G Gmaj7 G7 這三個和弦的差別與應用。
陳昇的恨情歌也用了類似的應用,A -> Amaj7 -> A7,大家也可以參考一下「老師的話」裡頭的Am和弦變化。
這邊我用了跟原曲比較不同的伴奏方式,大家將就著聽聽看吧!
|
「大風起,把頭搖一搖;風停了,就停止搖。」
我知道我夠平凡,所以就算說我是小草,我也心甘情願。
平凡之人也有不凡之處。
「大雨來,彎著背,讓雨澆;雨停了,抬起頭,站直腰。」
逆境,我吞忍;強勢,我忍讓;大雨過了、風頭過了,拍拍身子,繼續往前邁進。
路難走,我慢慢走;沒路走,我繞路走;只要給我方向,我就不會停歇、不會放棄。
「不怕風、不怕雨,立志要長大,小草實在是,並不小。」
苦難砥礪心志,挑戰淬鍊智慧,只要挺的過,明天的陽光就會是我的。
這首歌,記得是在我國小四、五年級左右發行的。
那時候沒有現在的KTV,歌詞都得記在腦海裡,那個聯考勝過一切的年代,除了背書之外,還得背歌詞。
說到歌詞,還是同學買了一張錄音帶,然後拿著原版歌詞去學校附近書局影印。那時候一張要十五塊,簡直就是吸血鬼,要知道,當年科學麵一包只要三塊錢!
總之,飛揚的青春這首歌,在我們這群中南部鄉下城市的學生來說,是遙遠的未來和遙不可及的夢想。如果沒有考上大學,也許我連參加歌唱比賽都不敢想像,更別說要到餐廳駐唱、到學校去教琴了。
廢話不多說,聽歌吧!
|
這個標題,下的其實挺沈重的,因為我不認為我已經厲害到有這個能力可以教人家編曲,所以,又偷偷在標題加了「簡易」兩字,。
我把前奏編曲分為下面幾個類別:
一、原曲編法。
二、主歌重複法。
三、副歌結尾接開頭法。
四、天外飛來一筆法。
五、憑感覺。
這首歌原唱是南方二重唱,詞曲是剛澤斌,說到剛澤斌,他也曾經發過專輯,成名曲「你在他鄉」,MV的女主角是時下「變髮達人」林葉亭喔,當初也算是模特兒出身,因為這首歌和MV而得到許多人的喜愛和歡迎呢! |
|
一直很喜歡這首歌,不過現在KTV裡頭也很難點到這首歌了,只好自己錄下來過過癮。
忘不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