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人生的第一部電腦在大一下學期剛開學的時候入手。

那時候所謂的486電腦剛問世,硬碟420MB堪稱「大容量」,8MB的記憶體是合理值,Viewsonic的16吋非交錯式螢幕、羅技的鍵盤和滑鼠以及啟亨的影像顯示卡,還有電腦的大腦CPU-Intel-DX2-66;在當時,這樣的配備算中高級了。

不過當時的規格雖然不多,但相容性真的比現在差很多;玩個模擬城市一定得重開機,重新設定過記憶體分配,修改Config檔與autoexe檔成為玩Game一族必備的技能。

那時候還有所謂的DOS介面,當紅的BBS(電子佈告欄)大多在黑底亮字的螢幕上運作,用各種奇怪的「符號」拼湊啟各種圖案或大型文字作為進版(站)畫面…

image

記得第一次認識Copy and Paste,還是室友小杜告訴我,可以用Ctrl+C 來複製,然後用Ctrl+V來貼上。

有趣的是,這個熱鍵一直沿用到現在,從微軟的視窗到Office文書處理,甚至到許多的美工編輯軟體、網頁、商用軟體等等都適用。

有陣子開始嘗試使用所謂的PIM軟體,也就是俗稱的個人資訊管理(Personal Information Management)程式。多數的PIM軟體整合了「通訊錄」、「行事曆」、「備忘錄」以及「記事簿」這四大功能,有些還整合了Email功能;早期沒有所謂的「重複性行程」功能,因此使用上經常得用到「Copy & Paste」這個功能,把功課表或是一週行事曆給「複製」,然後貼到「下一週」去。

不曉得大家的工作型態或生活型態是不是都很固定?感覺上每個星期天晚上就可以複製上一週的所有行程,依樣畫葫蘆的給貼到下一個星期,然後週而復始的「Copy & Paste」。

我相信多數人都渴望「穩定」,可以不斷C & P 的生活確實也相對穩定。不用擔心自己的工作被取代,不用擔心下個月薪水會少一半,不必煩惱每天下班沒人在家等你,不用害怕明天是不是就沒有地方可以住。

穩定的另一種說法,其實就是求安逸、害怕改變、拒絕變動。有些人天生對改變有種恐懼感,不敢輕易嘗試、害怕失敗、討厭無法掌握的因素、拒絕外來的刺激和挑戰。在某些環境下或許適用,但是物競天擇的效應往往讓我們無法百分百的安全。

我們的父母親那一代許多人對電腦還是非常排斥,在電器行看到許多新穎的音響或是電器產品,明明上面都已經寫了「歡迎動手嘗試」,卻還是不敢伸出手去「按一下」,甚至還會告誡身旁的小孫子:「別亂碰人家的東西,弄壞了要賠錢!」

每次我看(聽)見這樣的情景,都會莞爾一笑,但也立刻就會警惕的想到,有一天,自己會不會也變成這樣?

幸好我身處的年代就是變動的開端。大學的黃金求學期是電腦開始濫觴的時代,緊接著從所謂的BB Call一路到手機、智慧型手機甚至到今天的iPhone,「改變」雖然不是瞬間,卻也「快」到讓人時常「跟不上進度」。

一直到三十歲以前,我還是很習慣自己買電腦零件來組裝;現在,要我慢慢去爬文看雜誌,懶了,直接到專業的電腦賣店,給個預算,寫個需求單,頂多指定各種零組件的廠牌和規格,服務人員不需要十分鐘就可以設計出三套以上的組合給你選擇。

以前的PIM軟體也老早就被我淘汰了。取而代之的雲端技術很早就進入我的生活當中;五年前我就不使用微軟的outlook,所有單機上的收信軟體我也一概不用,更不用提得「付費」才能享受「同步」功能的諸多PIM軟體。

Google Calendar加上Gmail,搭配個能上網的iphone,加上按時的備份與同步動作,我幾乎不用擔心「行程會loss」,或是「電腦中毒得重灌」、「硬碟陣亡」這些狀況了。

Copy & Paste 的動作隨著自動同步設計以及「重複行程設定」,幾乎慢慢消失在我的生活當中;而大環境的快速變遷,也讓我們的分工越來越細膩。很多從前會自己做的事情,現在幾乎都有更專業的服務提供者以勞務來換取報酬,當然啦,有些則反其道而行,產生了中間地帶產業,比方說,住公寓洗車很不方便,就有不少洗車業者,但是當價格不匪,你又想自己動手,一些「自助洗車」的場所就出現了。

換個角度想,在這樣的年代裡,還能夠謹遵Copy & Paste的生活規律,已經很難得囉!

變與不變,生活上能夠重複複製的事情多還是少,怎樣的比例才算好,其實還蠻值得深思的;下次當你開始規劃下週(月)行程,不妨也想想是不是該有所調整了?年復一年的家族生日聚餐、紀念日,是不是可以來點不一樣的?及早規劃,就會有意想不到的幸福和驚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空城記事 的頭像
    空城記事

    【空城記事】

    空城記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