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窗說亮話,是李四端回到華視後開的第一個節目。比起那些「口水橫飛」的節目,我更愛這種名人專訪。
葉兩傳是誰?開喜烏龍茶的催生手,如果你的新聞感夠,也許你也會知道最近當紅的法國麵包店PAUL,也是他帶進台灣的,一天平均有三十五萬的營業額。注意了,是「一天」。
進一步認識葉兩傳,可以看這篇文章。
為什麼我特別提到這次專訪?因為有人和我一樣有個「不滿足」,認為中華的「茶文化」沒有被好好的行銷、包裝、耕耘、推廣;因為有人和我一樣,看到了我們真正的「寶」,卻一直被我們自己當做「爹不疼、娘不愛」的棄兒。
(之前發的文章:紅酒、咖啡風行世界,咱們的茶到哪去了?)
葉兩傳在節目裡提到了,中華文化的深度是很夠的,是歐洲人非常尊重而且喜愛的。只是我們太過保守、太過被動,同時,我們也欠缺「和世界各國接軌的能力」。他認為,「要推銷自己的文化到國外,得先了解對方的文化」,這是一種雙向的交流,而不是「自爽」。(這讓我想起之前政府為了「加入聯合國」而拍的鯨魚廣告,自爽的成份頗高!)
他更提到,兩年內,國際級的「茶藝館」就會出現,輸出到國際上、融入到外國人的生活型態裡面。
其實寫到這邊,我也寫不下去了;這樣的狀況在我的人生中發生過好幾回,路邊的休閒小棧、引進跳舞機。。。一路到現在的茶文化推廣與深耕,自己總是空有那個理想卻無法實現或是實踐,然後在一年、兩年後就看到有人推出這些東西來。
另外有一個觀念,我深受啟發。李四端問道:「在金融危機的當下,你怎麼敢在這個時點開高檔的法國麵包店?」
葉兩傳答說,因為他認為「一定會成功」。他提出他的觀點,其一,台灣是個「藏富於民」的社會,累積了五十年的財富與教育;其二,消費是緊縮了,但並沒有「崩潰」,消費者只是「更審慎」的使用金錢,而這樣的結果,反而導致了消費者「鑑賞力」的提升,在購買商品與勞務時,反而會更加的「精準」。
這真的是很不錯的論點。
的確就這陣子所觀察到的,真正好的商品、勞務,一樣還是高朋滿座、生意興隆;網拍上更有許多真才實料的產品,逆勢成長,而且多數都是「價格相對高,品質相對更加好」。假如台灣的消費者真的已經升級到從單純的「售價高低思維」轉換到「報酬/投入比」的觀念,那麼,確實是一件可喜可賀的事情。
話說回來,我們的國際觀真的要再加油,看看大陸一場奧運,整個北京市民整個提昇了多少?光是taxi司機的英文能力短期內就提昇了不少。回到自己身上,真的該加油了,國際觀,唉!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