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這則新聞與相關的報導,我感覺有些不可思議。

仔細想過後,我肯定政府願意正視學生品德教育的問題,但處理的方式上,還是採取保留的態度。

 

image

拋出這個議題,也許來自於近來新竹南寮碩士生被殺害,以及近年來各種作文考試內容上,學生所表現出的匱乏與扭曲。

追根究柢,就像上面那篇報導所說的(結尾),最應該教育的,應該是政治人物、學校的師長們。更深入看,我們的教育觀念、教育目標與體制,更需要改變。

「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觀念,由來以久;升學或是考試主義的「篩選」方式,更讓許多家長、學生必須將大多數的資源(時間和金錢)投入在書本內的知識上頭。從以前就有許多既定印象,成績好的學生跟成績壞的學生打架,通常錯的都會是後者,但事實如何,有人在乎嗎?

教改改了半天,換湯不換藥,缺乏突破性的創新,台灣的教育改革永遠只是在原地踏步、繞圈。大家都挑容易的方法做,就算有很好的制度出來,也總是因為走捷徑、求績效,而扭曲了原有的立意。

教育,是急不得,也急不來的。不只老師,連家長、官員們,都應該要有這個觀念才行。為了成績要好,送補習班,補習班為了讓家長感受到「績效」,教的是「如何考好試」,而不是「如何念好書、求知求學問」。

再看看學校的品德教育,從以前就有所謂的生活與倫理,如果你到舊書攤去翻翻以前的課本,甚至還會發現許多「愚民」、「國家主義」的思想教育在當中。

品德怎麼教?身教大於言教。前陣子看到一則新聞報導,學校一位老師,言行謙恭有禮,隨時隨地都會維持學校的環境整潔,並且致力勸導孩子們守秩序、衣著要整潔;因為強烈要求以身作則,所以臉上必定帶著笑容、言語親切,用耐心和細心來教育學校裡的孩子。

我們的學校裡的老師,快樂嗎?

如果連老師都不快樂了,學生怎麼會快樂?

還不如乾脆把學科教育都丟給補習班,讓學校轉變為教孩子待人處世、生活常識、認識自我以及適應團體生活的教育機構算了。

如果為政者看不清楚問題,老是把資源這樣誤用,那真的是禍不是福,希望這次的議題與爭議,能夠讓大家找到更好的答案,以及應對的正確解決方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空城記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