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光哪去了?
上面的新聞當中,有一段這樣寫:
陶子說,不解入圍多項大獎的歌手為什麼不來,難不成大家都在懷孕待產,「很多歌手都以大陸市場為主,內地活動在他們心中似乎比金曲獎重要,有可能他們真的缺錢吧。」
缺錢說的婉轉,「市場大」才是真相。
再看下面這篇新聞:(點圖連結原始文章)
其實禁不禁,守法的會守,不守法的早就過去了,更甭說守法的公司,也有守法的偷跑方式。以前人家說,「商人無祖國」,現在我比較認同「商人無國界」這句話。
當民族主義和愛國主義遇上資本主義,誰對誰錯,各有論點,但重點是,怎樣有利、怎樣好處多些,資金、人才、技術就會往那邊跑,什麼主義在這裡都是多說的。
擋十二吋廠登陸,擋的了嗎?台灣不去,別人就不會去嗎?大陸非得靠台灣不可嗎?
如果說十二吋晶圓代工,我們是領先者,難道台灣的演藝圈不是?難道我們的演藝產業,不是領先大陸?為什麼不禁止演藝人員、演藝工作者到大陸去?幾年前許多職棒、職籃好手被逼到走頭無路,還不是跑到對岸去教球,怎麼不禁?難道這些不算是我們的「核心產業」?
有這麼核心嗎?
前陣子金融風暴,高科技業首當其衝,台灣慘歸慘,有很慘嗎?台灣的高科技產值固然高、出口比重也高,但是畢竟還是集中在少數的高科技從業人員,這些人口數目比重,又佔了台灣總勞動人口多少比例?
產業跟著市場走,人才跟著產業走,技術跟著人才走,能擋得了多久?與其去擋,不如有計劃的開放,有計劃的轉換資源到台灣來;現在人家棄之如敝屣的東西,誰能保證將來不是掌上明珠?
以前大家都認為腳踏車沒什麼技術,才輪得到你台灣搞到全世界第一,結果現在呢?
杞人憂天也好,愛無事生波也好,擔心與批評之外,是不是應該想想,怎麼樣把握我們既有、將有的優勢,順勢延伸擴大深耕,再去創造其他的「核心產業」,同時讓其他國家無法比擬或是追趕的;台灣兼容大陸各地的小吃而自成一格,許多當年隨國民黨來台的文物,以及幾百年來經歷過日本、荷蘭統治下的多元性文化,加上各種宗教的、原住民同胞的傳統儀式與慶典文化,難道我們不能去找出屬於我們獨有的特色?
我覺得,這才能叫做「核心」。
管理學裡的Core Ability,指的是「無法或難以被模仿、趕上」的技術與能力,台灣的演藝圈由於相對比大陸開放,以華人市場來說,幾乎是大陸以外最大、最主要的市場與產業,大家卻沒有好好去珍惜這一個優勢,而只把眼光放在科技產業,實在很可惜。
希望政府以及有志人士,能夠好好看看這些優勢,好好的替台灣規劃出另一片天空、另一片藍海。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