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一、2022年一月起恢復痞客邦網站更新。 二、目前擔任夢想音樂、YAMAHA音樂教室音樂老師,教授吉他、烏克麗麗、木箱鼓、貝斯與歌唱。 三、實驗高中吉他社、建華國中熱音社、智原電子吉他社與歌唱指導老師。 四、歡迎社區或園區社團團體報名,有興趣請來信ma6432@gmail.com。

 

飲一瓢沁涼如水的夜色
獨坐在深沈當中少數的光亮裡

沒有蟲聲為伴,只有電腦主機風扇總不停歇的轟鳴。

昨晚,還跟兩位大學同窗小聚,明明近在咫尺,卻被彼此的忙碌和羈絆給隔開千里之遠。

或許,時間和忙碌,才是距離的幕後黑手。

席間,同窗提起一次和某位政治人物的巧遇,對方告訴他,工業革命後引發了勞工階級的罷工抗議,最後勞資雙方達成協議,「應該把一天二十四個小時分成三個等份,八小時工作、八小時休閒、八小時睡眠。」

台灣,根據2009年的媒體報導,「工時全世界第一。」

不說別人,自己每天上班時間超過十個小時,如果包含通勤時間、帶回家做的工作,應該超過十五個小時。

身邊很多的同學的工作時間,其實都很長。幾間著名愛壓榨員工的大公司,聯字輩的,鴻字輩的(這麼巧,剛好我上班的地方也是這個字),幾乎都把人當馬在用了。

空城記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Mar 17 Wed 2010 01:09

 

嚮往一扇可以往外推開的窗  眼前卻只有對拉兩片窗
永遠只有二分之一的呼吸著  遠望的綠能洗滌多少灰
淡去的天邊霓虹來不及道別  深色的虛空無聲擁抱著

唯一的一扇窗  對開的兩片窗
左邊是疏離  右邊是孤立
分開的兩片窗  是安全或隔離
只有在一起  才能看見你

以為不懂孤寂  以為不怕疏離
原來以為只是以為

空城記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murmur by macro32 (macro32)
  • 夢想即將起飛,請繫好安全帶,油門到底......
    2010/03/15 02:27發表迴響

空城記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念大學的時候,曾經因為攻讀的科系和自己的理想不同而感到迷惑。

後來放棄了一個學期的課業,除了讓自己喘口氣,也更清楚後來的作法。現實畢竟是非常重要的考量因素,因此在幾位老師和長輩的建議下,我還是繼續把系上的課業給修習完畢,但另外旁修其他科系的課程。

這樣做,並沒有給自己更大的壓力,反而因為知道怎樣去分配力道,而更加輕鬆。當你有兩個以上目標在同時進行時,你就不會因為只有一個目的而感受到非成不可的壓力。當然,不是任何事情、任何人,都可以用這樣的方式。

那一次的Take a break,對我的人生來說,是一次很珍貴的經驗。一時的疑惑、困頓,或是挫敗,都只是過程。這樣的狀態下,你會接收到四周人的眼光、批評、判斷,如果你總是謙遜,總是準備好接受挑戰,這些對你而言,助益大於傷害。

今年農曆新年,以我這樣的年紀,還收了兩包紅包。姑姑的紅包,阿姨的紅包,我知道紅包背後,有同情,也有鼓勵,有關心,更有期許。

雪裡的炭火,格外溫暖。就像在萬家燈火裡的路燈,你從不覺得它的稀奇,但在海上航行的船隻,望見一座燈塔時,就會有像回到家的感受。

每年過年間,總會有同學間的聚會,然後總會談起各自的生活。有人已經是半退休狀態,有些擁有自己的公司、診所,有人身為重要主管,有人依然在工作崗位上奮戰,有些人剛被裁員,自願在家帶小孩,更有些人,剛從學校畢業,開始接受社會大學的洗禮。

某些世俗的標準,也許會開始標定每個人當下的成就:收入多少,保險多少,開什麼車,有幾個小孩,念什麼學校……

雖然都沒說出口、說明白,但到了我們這個年代,似乎財富的色彩已經不是那麼重。生活的品質,活的快不快樂,有沒有時間教育孩子,能不能有更多私人的空間,有沒有休閒的嗜好或是第二專長……

空城記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昨天跟大學同學吃飯,剛好提到這個話題,心想會不會有其他整理的方式?網路上找了一下,發現自己其實還停留在「有整理」的程度,卻還不到「為了特定目的而整理」的程度。

大家保存發票不外乎兩個目的:其一,記錄消費(支出),其二,對獎。

第一個目的,我的習慣是,到了新的生活環境,會先記錄三個月到半年,大約上軌道之後,除非收支出現嚴重的偏頗,或是必須規劃新的支出項目,否則就不去做記帳的動作。不過如果針對這個目的,反而挺好整理的,只要買一本記帳本,準備一些迴紋針,把每天的發票用迴紋針夾在記帳本上就可以了,你可以把左頁面作為記錄用,右側頁面就拿來夾發票。

第二個目的,對獎。

可以直接參考這篇文章

類似的整理方式,也出現在像是「創世基金會」等慈善機構的作法裡;從發票尾數作為分類的依據,分成十堆,等到中獎號碼開出,尾數沒開出的就可以直接丟了;我想這個月開始就可以來試試看,準備十個燕尾夾,上面貼上一到十的數字,一一加以分類即可。

上面的連結文章還進一步細分到第七碼,不過我想一般人應該分個十堆就差不多了。此外,另外準備一個夾子來整理特殊規格的發票,也是我現在的作法之一,像是加油站、大賣場的發票,規格總是迥異;此外,我還準備另一個夾子,是有開公司統編,要拿來報帳用的,這樣算起來,得要準備十二個夾子才夠。



空城記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自己一向準確的生理時鐘,不知道為何突然亂了步調,只比平常早了些時間就寢,卻早了三個小時起床。

一驚醒,我就知道,「慘了,睡不回去了。」

索性就不睡了。算算日子才發現,自己的農曆生日,剛剛過了。

以往農曆生日大多比國歷早,而國歷的生日通常都是在開學之後,所以家人大多會幫我過農曆生日,然後在開學離家北上以後,在學校和同學們一起過另外一個生日。這樣的一年一度的循環,在當兵之後被打破,然後就業,然後一路走到今天,隨著家境的慘澹,家人們各自奔波著自己的生活,那些原有的儀式、紀念活動、習慣,更是支離破碎。

回想起大學以來到現在的生活,有哪些堅持、原則和作法,是一直延續下來的?一直在尋找的天職究竟何在?會不會就是這些一直我都沒有放下的事物當中?

國小當了六年的學藝股長,要負責做壁報、收作業、寫週會報告;上了國中,當上副學藝,結果工作還是沒變,還多了幫老師填寫同學們的成績表格。有一次美術課上,老師要我們素描自己的手,姿勢隨自己的喜好,多數同學都是右撇子,就畫自己的左手。打分數的時候,老師要我就站在講台邊,當場把老師的評分填寫到成績表格上。

現在回想,那是一次非常棒的經驗。因為我可以當場、就近看見每一位同學的素描,以及老師當下的評判。

老師的評判不只是看素描的本身,而是連同學們的個性都看透了。

我記得我比了一個OK的姿勢,食指和拇指形成一個圓,彷彿視線就從當中穿越過去,看著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因為幫老師填寫分數,所以我是第一位接受老師評分的學生。第一句話,老師就說,「你有一雙透視眼。」

同學們都笑了。我有些靦腆,但是我知道老師沒說錯。「觀察」,是一項從小到現在,一直沒有改變的習慣。這是優點,也是缺點,就像一體的兩面。

空城記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 will arrive this world in 5 minutes, but 35 years ago.

三十五是一個很嚴重的分野;許多考試沒辦法再參與,許多公司也不再接受超過三十五歲的人應徵某些重要職務。

三十五是人生大約的中點,而當我寫完這句話的時候,已經悄悄的越過中線。

生日快樂。

我該讚嘆人生的美好還是無常?應該用喜樂迎接夜幕,還是用謹慎掀開早晨的窗簾?在我用這些文字編織著哀愁或夢想的同時,又創造了多少真實的價值?

存款多少?收入多少?有沒有房子、車子,買了多少保險?結婚了沒,孩子多大了,念哪所學校?學費貴不貴?哪支股票可以投資,買哪個基金比較好?國民黨贏了還是輸了,或者明天哪裡又會有地震、海嘯,還是說今年暑假要去日本東京,或者澳洲看袋鼠?

這些,幾乎都與我無關。

我走在正常體制的邊緣,過著隱形般的生活。最好別生病,退休不敢想,過去繳了那麼多稅金和保費,到頭來國家還是不能照顧你什麼。

這世界應該只有一個,卻有好多的價值、高下、評斷、看法,把世界切成好多好多個世界。已開發、開發中、未開發國家;共產和資本主義、外省人和本省人、草莓族或是頂客族……

這些世界,又像一把利刃,切割著每個人,切割著人與人之間。有錢人、普通人、窮人、中產階級、藍領階級;有人住公寓,有人住豪宅,有人一輩子租房子,有人只能睡在人來人往的地下道。

空城記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其實宿舍(租屋處)的水費是沒算在房租內的,因此夏天總是肆無忌憚的狂沖,一直到冬天降臨,我才發現……

這電熱水器的熱水儲存量是有限的。

特別是低溫特報時,進水溫度低,它加起熱來就更加緩慢,也因此,經常在滿身還是肥皂泡沫的時候,水,開始,失溫了。

凡事都有一體的兩面,因為我幾乎沒辦法暢快的洗個熱水澡,所以只好開始「想辦法」,慢慢的發展出現在的作法。

重點一:

不淋浴。雖然說淋浴是比較衛生的,不過,俺窮,不考慮。所以,熱水放入洗臉台內,再用手或是杯子舀起來淋身子。

重點二:

舀水用的杯子,越小越好。小時候家裡的水瓢子至少都可以戴在頭上,現在我用的是碧蓮去漬霸用完之後的包裝罐;杯子越小越容易控制水量,而且不會太浪費,更能精準的掌握水流過的部位,正確的沖洗掉沐浴乳或是洗髮精。

重點三:

空城記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murmur by macro32 (macro32)
  • 好冷的一個年,但心,是熱呼呼的。
    2010/02/19 14:00發表迴響

空城記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Question 002: 我該選擇古典吉他、民謠吉他還是電吉他?

首先了解一下圖中這三種吉他:

clip_image002

這三種吉他是目前市面上最常見的三種吉他類型,除了電吉他之外,一定很多人會問,怎麼沒有「古典吉他」和「民謠吉他」?

事實上,「古典」和「民謠」代表的應該是「音樂的形態」,而不是「吉他的種類」。說到古典,大家只要聽到「古典音樂」,大多馬上能聯想到一些音樂課上常聽到的音樂家:巴哈、貝多芬、莫札特、蕭邦;而這些音樂家所創作的曲子,大多就屬於我們現在所認定的「古典樂曲」。

順便談談「民謠」,這個字在英文裡的翻譯是Folk,簡單說,就是一些民間流傳的歌謠,對我們來說,像是茉莉花、長城謠,甚至到民歌時期的各種歌曲,都勉強可以算得上是民謠。

在國外的歌曲分類裡,還有一種稱之為流行音樂(Pop Music),大家有興趣的話,不妨去研究一下美國葛萊美獎裡頭有哪些獎項以及分類。

許多前輩在吉他種類和音樂種類的連結上,做了比較直接的解釋,比方說鋼弦木吉他,一般來說都是用來「伴唱」,也就是屬於「民謠曲風」的範圍;相對來說,尼龍弦木吉他大多數用來彈奏古典的曲子,也因此就直接被稱呼為「古典吉他」。

這樣的狀況其實在近代已經有很大的變化;首先是拾音設備的出現,讓尼龍弦木吉他也能夠透過喇叭,發送足夠的聲量來和歌手的聲音、其他樂器匹配。如果你也有在注意流行音樂,其實很多歌曲裡頭的Solo(獨奏)、伴奏,都會使用尼龍弦吉他。近年來十分流行的Finger Style,更是直接使用鋼弦木吉他來演奏,演奏的曲目包含了古典曲、電影配樂、卡通歌曲、民謠、新世紀音樂,說起來,老早就打破各種藩籬。

別忘了,樂器只是手段,而音樂,才是目的。

空城記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Question 001: 我已經工作很久了,還適合學吉他嗎?

不是每個人都那麼幸運,特別是從前那個台灣還在成長的年代,多數家庭都不能讓孩子們學音樂;即使到了現在,也仍然有許多家庭光是學校的學費都付不出來。

很多人喜歡開玩笑的說:「我只是欠栽培啦,否則我就是另一個周杰倫、蔡依林了。」

這也許並不是玩笑。

不管你是手握數百人生計的主管或老闆,或是工廠裡的作業員,甚至只是個飲料店的外送小弟,還是每天做菜洗衣帶小孩的家庭主婦,在你心裡,或是在每一次音樂響起時,你總能朗朗上口,你總愛隨著音樂擺動身軀;你可以在音樂剛下的三秒內知道那首歌曲,能夠在某些旋律中找到感動,偶爾在深夜,甚至會不經意的哼上一段自己也不知道哪裡聽來的美妙旋律。

也許我們該實際點,談談現實的好處和限制。

clip_image002

先談限制。下班後,累了,還有家事要忙,有小孩要陪,有帶回家的公事要做。「沒時間」,幾乎是所有上班族、爸媽不學樂器的理由。「讓孩子學就好。」他們總是這樣說。真的是這樣嗎?我常告訴我的學生,「一天給我十五分鐘就夠了,一個星期下來,加上星期天多練個十五分鐘,每星期你可以練整整兩個小時,夠了!」

時間的利用就像存錢,你不能老是把花剩下的存進銀行,而是一開始領薪水就規劃好要存進銀行的額度,並且在心態上當做把這些錢「消費掉了」,它已經不是你短期內能夠再使用的。時間分配也是如此,一天十五分鐘,請你保留下來,不就是時鐘上頭分鐘轉過九十度的額度,我相信每一個人都能做到。不是嗎?

也許,還有個限制,手指不靈活了。說真的,玩音樂,不用真的彈多快、多靈活。有些人則說,「我是音痴」,「沒天份」。

空城記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很老套的標題,我想。

但不能因為老套,我就不用;否則,中文字也被用爛了,除非我能創造新字,否則還是得用。

還沒看過第一集的,下面有連結:

他和她(一) 各自

---

她。

天光剛灑進窗台時,她美麗的睫毛已經先醒了。延續著眼皮的俏麗,在毛根處開始反轉,完美的弧形輕巧的繞往另一個方向,讓典雅和當代同時並存的美麗。

在Joanna的 Let’s start from here 歌聲中,她完成了許多事:除了男孩子一定得有的刷洗之外,還多了許多步驟。清潔、保養、打底、上妝、細部修飾、考慮今天要穿什麼、把想穿的全部拿出來搭配……最後,還有細部的修飾,有時候,甚至全盤推翻,重新來過。

嗯,有時這個重新來過,還包括臉上的妝。即使因為這樣而遲到,她也覺得是值得的,沒有任何事情比,把自己打扮到一種連自己也愛上的風貌,還要更重要。

---

空城記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想我還不夠資格真的去發表什麼秘密,只不過,當我一個人走在冷清的街頭,走過一整排不到一成營業中的店面,突然有這樣的感覺。

規律、一成不變的日子,讓我們感覺遲鈍、麻痺,缺乏刺激與變化,讓我們視野小了,世界也變小了。

而,把我們變成這個樣子的罪魁禍首,十有八九,是自己。

從以前到現在,我經常把工作帶回家,即使在工作崗位上,我已經比別人認真。換來的,未必是更好的產出品質與效率。我想起大二時因為休學的關係,再度開始新學期後,幾乎都一個人獨來獨往:

從早餐開始,上下午的每一堂課,午餐或晚餐,沒課的時候,就在圖書館;即使到了週五晚上學校播放電影的時間,幾乎所有的人都離開圖書館,我還是依然待到關門的時間。

成績有好些嗎?沒有。

那種近乎隱居、強迫式的規律和封閉,不適合我,也不會讓我做的更好。

我認為每個人應該去找到最適合自我的生活方式;也許有些人還蠻適合閉門造車的,但我,絕對不適合。

之後我重回吉他社,開始一連串新的冒險:開始參加比賽,甚至為了練歌而放棄好幾科目的期中考;坦白說,即使是現在,我也認為很值得。幾乎各種名次我都得過了,特別獎也拿了幾個,最後甚至也到了民歌餐廳去駐唱。一直認為不可能的事情,卻原來如此輕易。

大家不妨回想一下,哪些回憶中的片段你記得特別清楚?有哪些事情讓你回味無窮?哪些活動讓你總是忘了時間的流逝?

空城記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0年的中國新年(據說被老外改成亞裔農曆新年了),剛好是西洋情人節。記得某一年的西洋情人節也剛好是新年期間,那時,也為了情人節要送什麼禮物、準備什麼活動而傷透腦筋。

今年,可單純多了。

雖然說是一個人,兩袖的清風不輸新竹風,不過,這個年,還不賴。

除夕夜,素未謀面的作家朋友邀請我共享他精心烹調的晚餐。菜色傳統又精采,但是更讓我感動和豔羨的,卻是伉儷間的默契和互動。

我服了。

如果不是已經知道這位朋友結婚好幾年了,大概會以為還在新婚期間吧?那已經超脫一般夫妻之間所要求的互信、互諒、容忍、尊重,而是充滿著正面、欣賞、認同,還帶點幽默和溫柔。

雖然不是第一次發現自己的文字沒辦法形容某種感覺,不過這次,同樣讓我無話可說。

緊接著,當我還在猶豫著要搭最後一班自強號趕回新竹,還是去找好久沒聚的姑姑時,空蕩蕩的捷運站內,迴盪著一種奇怪的思念、連結,看著身邊來往的稀落人潮,找到我要的答案。

走出捷運站,五分鐘步行,連我這經常必須找門牌送貨的「準宅配人員」都投降的奇怪地址,多搞了我十五分鐘。不得不拿起電話,那端傳來的是,既熟悉又陌生的嗓音。

姑姑和表妹只有兩個人在,所以菜色很簡單,但卻讓我有回到家的感覺。

空城記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還有三十三分,才到下午三點四十分。我卻迫不及待的聽起「董運昌」老師的「下午三點四十分」。感動依舊,只是有點不同。

在這2010年的下午,外面飄著雨,租處三十公尺外的時間溫度顯示器訴說著12度的低溫。

熬了好久的辛苦,換來一帖短暫的停歇;這藥方不苦不甘,是一帖平淡中帶點蕭瑟的寂寞,沒有什麼特別的療效,只是飄在異鄉的空氣中,有不願承認的思鄉和思親味。

心,似乎逐漸的沈澱下來;濃霧漸散,路也逐漸分明。剛答完了問答題,又開始面對一道道的選擇題;幸運的是,總算可以有更多選擇,不幸的也是,又得開始面臨種種選擇。

不管中國年的味道是不是越來越淡薄,難得可以停歇的午後,剛好拿來省思這過去的一年。

想到從小到大,每次過年祭祖、拜天公、祭拜神明,所求不多,儘是家人、朋友、同事身體健康,大家平安。我不禁一嘆,也該是如此,就算當下的我如何,未來怎樣,至少周遭的親人朋友同事們,大多安康平順。

這,不就是我求的?笑自己,不知愁時,強說愁,如今知愁了,卻愁個沒道理。沒錢,一樣可以過的自在悠哉,渾然天成。我有的是朋友,有的是依然健康的家人,有的是關心我的同學,還有身邊一大堆永遠讓我興味盎然的好東西:寫東西、吉他、各種手工藝的工具。

說起來,我比許多人都還幸福吧?沒有家累,有一雙還算巧的手,有顆還算天真善良的心,能辨是非,沒有什麼不好的習慣,即使到了中年,身材也還維持的不錯(這點基本上已經出乎意料之外了)。

話說回來,這篇網誌寫歸寫了,網路還是斷的,還真不知道啥時可以發表上網路。不過管它的,先寫了就是,誰會在乎它有沒有賞味期限?


空城記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Easy way不是捷徑(short cut),而是我們一般人所認知的,簡單直接的方法、途徑。

我們不知不覺都在走Easy way。

最短路徑上班,最快的方式拿到超商裡想要的商品,在銀行排隊時先看哪個窗口人最少,吃飯時先夾最靠近自己的菜色。

對待自己姑且如此,對待他人尤其是。

情人節買現成的巧克力,朋友生日買現成的卡片,現在連中國新年除夕團圓飯都在大飯店裡頭過了。

Easy come, easy go.

太Easy的東西,難留、易忘。人生太easy,就像一張白紙淡淡灑過一片白灰,不細看,沒內容,風一吹,往事湮滅。

這可不是什麼缺角的人生,而是完全沒有生活知覺的殘留。連遺憾也未曾留下,就像一杯經過RO逆滲透再加上蒸餾法萃取出來的純水,喝了,連孟婆湯都省了。

慢慢的,我逐漸了解到,身邊的同學為什麼大多晚婚、難婚。我們都太聰明、太優秀(我除外),所以知道怎樣最快、最省力、最有效。追一個女孩子,投資報酬率永遠低於買個好遊戲、看一部好的動漫、投資一支不錯的股票。

就連有了女友,也一樣會考慮著,花一個小時陪女友,還是打電動、看小說、看電視?

空城記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不知不覺當中,自己居然成了這樣的人。

因為害怕再次失去太美麗的幸福,所以,拒絕一切幸福的相關,總是讓自己,一個人,遠遠的隔離著,看著不屬於自己的幸福。

如果不是因為公司的尾牙,而我還在苦惱如何應付同事們提議的瘋狂裝扮,我不會發現自己很討厭太歡樂的氣氛;如果不是因為一位同事很High的準備晚上的活動,還替所有同組的成員都準備好道具,我不會發現,其實是我,把自己關了起來。

突然想起以前的自己,就像那位同事,總希望大家可以high一點,總擔心最內向的人會被冷落,總是在意著現場的氣氛是不是很熱絡。

原來,我變了這麼多。

年紀大絕對不是藉口。如果願意,我應該可以搞笑到八十歲。

結果晚上的演出,獲得壓倒性的票選;同組的同事說我有天份,我沒說什麼。

其實,那不叫天份,那叫經驗。大學三十二個營隊,從國中就是童軍團,擅長吉他、歌唱、主持、帶動唱、帶活動。

有一次,學弟們的活動開天窗,問我能不能上去墊個檔。我問道:「要頂多久?」

學弟說,「半小時就好,拜託啦學長,其他的我們再想辦法。」

空城記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韓非子說了一個故事,一個商人在市場上吹噓他的「矛」無堅不催,一會又拿起他賣的「盾」,說沒有任何鋒利的東西可以刺穿它。旁人問道,「子之矛陷子之楯,何如?」

人絕對是矛盾的動物。

當抉擇在兩端徘徊,當你感到猶豫不決,往往就是矛盾的當下。

電視廣告、報紙廣告上永遠都可以看到「抽煙有害健康」,但標語的上方,卻是各種迷人的照片和故事;俊男美女們穿著名牌,開著名車,穿梭在多數人可能一輩子都不會身處其中的豪宅大屋。

還有些人喜歡冒險,越是危險刺激,越是愛;樂園裡的雲霄飛車、自由落體,彷彿不讓自己心跳加速到一百六以上,就不叫活過。

恐怖片,明明字面上就不是會讓人感到舒適、愉快、安全的意思,卻有許多人趨之若騖,「看」之惟恐不及!

在經濟學裡,也有著名「鑽石與水的矛盾」,被認定是人類生存必需品的水,價格卻遠遠不及對生存直接用處不大的「鑽石」。(當然背後牽涉到資源的多寡,有興趣的,上網查一查吧!)

儘管我們不願意,但世界上確實有許多極端,一番兩瞪眼:

男孩好,還是女孩好?要挑選哪個對象交往?朋友要約你去打球,老婆卻要你陪她去逛街,你又怎麼決定?

幸好有些時候,有些答案不是我們能決定的。(以後如果出現可以決定生男生女的科技,我想更多人會開始煩惱這個問題吧?)而大多數的狀況,又經常讓我們可以兩者兼顧,或是用時間分配的方式,各自滿足。

空城記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Feb 03 Wed 2010 10:59
  • 偶遇

生命中總有許多巧合,有些好,有些令人措手不及。

面對生命中的巧合,我往往不是反應很快的那種人,也因此,有時候會在事後,嘆息著一些「當時」應該要有,卻沒有做到的反應或舉止。

幸好,大多數的事情都可以在事後努力,而且活的越久,每一個瞬間的反應,也會越來越成熟。

新工作已經八個多月了,在這邊,偶遇了不少熟識的人;有前前工作的同事,有大學的同學,甚至在發傳單時,都遇到以前社團裡的社長來接小朋友下課。

在茫茫人海當中,光是自己的大學同學,就有兩位跑到店裡面來選購鋼琴。另一位已經工作七、八年的同事說,她都沒遇到過同學。

其實,我還遇到大學時代營隊裡的小朋友,甚至有許多學生的家長我都很眼熟,只是沒機會詢問是不是認識的人罷了。

昨天遇上的這位同學,印象中也是很喜歡聽音樂的同好;他提到兩件事情讓我覺得非常有趣,讓我到現在都還在回味。

他提到另一位大學同學,最近交往了一個女孩子,也是學音樂出身的;他笑著說,「這應該是個趨勢吧!」

我也笑了,然後他又說了,「可以在家裡頭聽Live的,不是更棒?」

I can not agree more!

空城記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句老生常談的話:活在當下。

很多人應該跟我一樣,成天為著所謂的「將來」而努力;往往,也因為現實的拘束和限制,我們不得不把希望著眼於未來,作為自己奮鬥的動力和目標。

老家在中南部,從小除了祖母的家是自己的,從父親自行創業開始,就一直是租來的房子。一直到我北上求學、畢業、就業,這樣的狀況依然在我身上沿用。

也許是因為租來的,即使自己非常喜歡IKEA或是生活工場裡頭各式各樣充滿風格與情調的生活用品、居家設計,卻總是想著「以後一定要弄個像樣的家」。

每次只要想到這個,就馬上想起家母有多麼渴望擁有一個既溫馨又漂亮的家居環境。但實際上,家裡總是一種最起碼的裝潢,依照家父實用導向的個性,鋪陳著必要、不必要的生活格調。

有人活在未來的憧憬裡,也有人活在過去的回憶中卻不自知;有的人,也許就是我自己,活在過去和未來,卻永遠忘了還有當下。

活在當下是不夠的,我想。不盡力去活「好」每一個當下,不久的將來,當你回首過往,你會發現一無所獲,人生空虛乏味。

最起碼的,當你每天下班回到家裡,看到自己精心規劃的家居環境,養的一缸好魚好水草,或是自己動手做的鞋櫃、收納台,甚至是和孩子們一起動手完成的美勞作品,讓自己走過歲月的痕跡,一絲不苟的陳列著,驕傲的告訴家人、來訪的親友,「我有活好每一個當下」。

因為工作的關係,我去過許多豪宅,也去過許多空間狹小、格局難搞的住家環境。

豪宅,真的很「豪」。一貫的乳白色大理石地磚、方正的格局、高挑的大廳、嚴密的保全、層次分明的天花板設計,甚至你看不到任何顯露在外的燈泡、電線。除此之外,還有充滿設計感的時鐘、盆栽、藝術品收藏;但是,我卻很少看見充滿「人性」的成分。

空城記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很喜歡夜巡者系列小說當中,對光明與黑暗的註解:

光明中有黑暗,黑暗中也有光明,兩者是無可分割的共同存在。

就像太極的圖樣,黑白分明,卻依然黑中有白,白中有黑。

一位朋友告訴我,我的Blog有太多的黑暗面的文章。我不否認。

就像夜巡隊裡的光明巫師們,必須在夜間出巡,守護著黑暗世界中的光明。

我也必須承認,與生俱來的多愁善感,加上愛作夢的天性,似乎可以讓自己無限制的渲染悲傷、揮灑情緒。有時候,甚至到了肆無忌憚的地步。

但真實的我,或許並不那麼的灰暗。

我愛笑,敢哭,容易同情他人,腦袋裡有無數笑話的連結,聚會時總以逗樂眾人為天職。

其實原本是個很內向的人,卻因為另一個面向的個性而讓自己走出孤獨,在眾人面前侃侃而談。我不是口若懸河、反應靈敏的人,所以只好多方觀察、廣泛閱讀;我會將各種故事、話題和笑話產生連結與聯想,好在必要的時候就能夠派上用場。

也許,寫文章對我來說就是一個發洩,一種心靈上的槓桿,讓我在眾人面前的無所謂、平和、堅強、風趣、積極,能夠得到一個平衡。

空城記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他。

總是一個人在剛過凌晨的深夜裡,坐擁一整間的綠茶香,端著一本書,沉浸著自己的世界。桌上總是只有孤單的一本書、一支只用來轉卻從來不寫的筆,以及一張書籤。

書籤是白的,即使在自然光色的燈管下,依舊顯得蒼白。一行斯文的字體寫著:

「因為失去眾人所擁有的,故能擁有眾人所沒有的。」

---

她。

總是習慣在午夜之前,帶著一身迷人的香味,極其慵懶的身段被床單和抱枕簇擁著。

用來保護隱私的窗簾,總被她拉開一道小縫,好窺試著另一個陌生的世界。那樣的世界其實並不陌生,也不大;只是夜復一夜的習慣,給人另一種安全感。

她可以想像著,某天在公寓前的偶遇,她打翻他手裡的外帶咖啡杯,濺上他身上的白襯衫,然後展開一場奇妙的邂逅。

---

空城記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 Jan 27 Wed 2010 00:10

傷感,只敢淺嚐則止;但當夜色走入深沈,思緒總不自覺的氾濫。

思念圍城,故做的網開一面,依舊通往回憶。

理性且戰且走,擺脫不掉的追兵叫做無奈,停不下的步伐叫做不甘,筆直的只能走進十面埋伏的哀愁裡。

戰鼓三聲,敲不醒的魂牽夢縈;思念如火,一觸即發,燎原八方。

進退兩難著,愛恨交織著,日夜顛倒著,醒著還是睡著,在夢裡還是在生活裡,是現實還是夢境,一切都纏繞著、旋轉著,刀戈四起,殺聲震天,交錯的虛幻身影,在虛空裡激烈拼鬥。

分不出的勝負,終究只是一場掙扎。

淡去的畫面,背景有著夜裡的雞鳴;荒雞夜叫不時,東方漸白,戰事終休。

感謝疲倦襲來,總算可以入眠。



空城記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那是距離上班出門僅剩的時間。

據說光線花上一年的時間,所走過的距離叫做一光年;曾幾何時,時間和距離可以如此親密。

48分鐘能做什麼?

寫首詩太長,寫首歌太短,寫篇文章也許剛剛好,但總是被我忽略掉的午餐還沒吃,容易被我遺忘的發票還沒對獎,答應要幫學生抓的歌也還沒弄好。

時間總是在走,你很難停住它;而距離這東西,你又總是得花時間去完成它。

現實和夢想之間的距離,又得花多少時間去走?往往光是現實,你就有走不完的距離。

從孩子們哇哇落地,到開始爬行、開始學走,距離和時光就開始發揮影響。彼此的年歲差異是永遠克服不了距離,等到孩子更大了些,所謂的代溝是另一種距離。

人與人之間的疏離,是另一種距離;沒有多少人會願意花時間在別人身上,除非可以得到些什麼。有時候夜深人靜裡的孤獨會喚醒你一些回憶或是良心,回想起以前那段年少輕狂,不管是非利益、不論功名高下,就只是好哥們、好姊妹。

只不過,現在,他們在哪?過得如何?彼此掛念著嗎?

和家人也好、和幼時玩伴或是一起成長的同學也好,我們之間的距離,並不是誰可以幫我們決定的。

空城記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隨手,其實是一種生活態度。

隨手收拾、隨手歸位、隨手完成。

在開始之前,請先幫你的身外之物,通通找個家。零錢、發票、錢包、鑰匙,這些都要有個歸宿,就像你會替自己找一個家一樣。人都難免會有些惰性,「等等再弄」、「稍後再說」,這些因循苟且,往往讓我們失去效率、增加麻煩,卻未必增添情趣。

 

諸如隨手丟垃圾、物歸原位這些老生常談,我就不說了,寫點不同角度的東西。

一、隨手掏光身上的口袋,這是到家後的第一件隨手功夫。

怎麼說呢?很多經常找不到鑰匙,找不到筆記本,想起來可能還在口袋,又得去翻衣服,還不一定翻對衣服;有時候累了、忙了、忘了,千元大鈔都有可能跟進洗衣服裡來個臭氧殺菌外加漂白消毒。

掏光它!讓衣服歸衣服,該離開的、該回家的,通通歸位、歸檔。

二、隨手歸檔、歸位。這是物歸原位的進階版,也就是說,不管你人在哪裡,都應該有歸檔的習慣。我習慣把鑰匙放在右邊口袋,零錢分成五元、一元和十元、五十元,放成兩個口袋。手機怕刮傷,所以一定獨立放一個口袋。收到的發票、小抄筆記、明信片,胸前口袋。很多人開車的駕駛座一樣井井有條,過路費的收據、停車單、零錢、臨時用小紙條,一一歸檔,這是好習慣。

三、隨手完成。

空城記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