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大學的時候,曾經因為攻讀的科系和自己的理想不同而感到迷惑。
後來放棄了一個學期的課業,除了讓自己喘口氣,也更清楚後來的作法。現實畢竟是非常重要的考量因素,因此在幾位老師和長輩的建議下,我還是繼續把系上的課業給修習完畢,但另外旁修其他科系的課程。
這樣做,並沒有給自己更大的壓力,反而因為知道怎樣去分配力道,而更加輕鬆。當你有兩個以上目標在同時進行時,你就不會因為只有一個目的而感受到非成不可的壓力。當然,不是任何事情、任何人,都可以用這樣的方式。
那一次的Take a break,對我的人生來說,是一次很珍貴的經驗。一時的疑惑、困頓,或是挫敗,都只是過程。這樣的狀態下,你會接收到四周人的眼光、批評、判斷,如果你總是謙遜,總是準備好接受挑戰,這些對你而言,助益大於傷害。
今年農曆新年,以我這樣的年紀,還收了兩包紅包。姑姑的紅包,阿姨的紅包,我知道紅包背後,有同情,也有鼓勵,有關心,更有期許。
雪裡的炭火,格外溫暖。就像在萬家燈火裡的路燈,你從不覺得它的稀奇,但在海上航行的船隻,望見一座燈塔時,就會有像回到家的感受。
每年過年間,總會有同學間的聚會,然後總會談起各自的生活。有人已經是半退休狀態,有些擁有自己的公司、診所,有人身為重要主管,有人依然在工作崗位上奮戰,有些人剛被裁員,自願在家帶小孩,更有些人,剛從學校畢業,開始接受社會大學的洗禮。
某些世俗的標準,也許會開始標定每個人當下的成就:收入多少,保險多少,開什麼車,有幾個小孩,念什麼學校……
雖然都沒說出口、說明白,但到了我們這個年代,似乎財富的色彩已經不是那麼重。生活的品質,活的快不快樂,有沒有時間教育孩子,能不能有更多私人的空間,有沒有休閒的嗜好或是第二專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