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一、2022年一月起恢復痞客邦網站更新。 二、目前擔任夢想音樂、YAMAHA音樂教室音樂老師,教授吉他、烏克麗麗、木箱鼓、貝斯與歌唱。 三、實驗高中吉他社、建華國中熱音社、智原電子吉他社與歌唱指導老師。 四、歡迎社區或園區社團團體報名,有興趣請來信ma6432@gmail.com。

孔子說過的話,言猶在耳;只是讓孩子無憂無慮的生活,是過去、當下,甚至是未來許多父母、準父母對自我的期許。當中或許也不乏在觀念上認為應該讓孩子適當吃苦、分擔家務的家長,但現今社會上,姑且不論年輕人,但問你我,還夠「賤」嗎?

如果少不賤,恐怕長大後,也不免得面對更多「鄙事」。

除非家境優渥,天賦異秉,足以讓你一生平順、平步青雲,否則端盤子洗碗、站路口發傳單、掃廁所清水溝、擦玻璃修水電、掃地倒垃圾,這些所謂的粗活,恐怕逃不掉。

如果你的工作當中沒有這些項目,恭喜你,應該多少有點成就;但所謂的多能鄙事,和人生的成就高低之間,是否有直接、間接的正相關,就很耐人尋味了。

很多人都說,「蹲的低,才能跳更高」、「姿態更低,看的世界不一樣」。確實如此,只不過,蹲多低,才能跳?姿態多低,才能看懂更多事物?什麼時機該跳、什麼狀況該站起來,見仁見智。

如果蹲低了卻還是只懂得埋頭苦幹,而不會見賢思齊、檢討流程、追求至善,那麼你可能一輩子抬不起頭;有時候是環境讓你抬不起頭,翻不了身,那麼你就應該思考轉換跑道,而不是畫地自限。

一樣蹲低了,每個人看見的事情也不一樣:

看見桌底下累積的塵埃、無意間滑落又被踢進去的原子筆、有時候還可能看到幾個銅板......動作快的人,立刻搬開桌子來清理;勤快的人,每天都會打掃桌底;會思考的人,會檢討為什麼這些東西容易掉在地上並且進到桌子底下,進一步去防範此類事情的發生。有遠見的人,會規劃好物件的收納方式,將桌面的工作區清楚劃分,並且保持在一定的範圍內,定期檢查清理辦公室的環境,甚至不定期的移動所有擺設,讓死角越少越好,東西越精簡越有效率。

孔子所說的,是年少時要多方學習、不計較工作的內涵與高下;但即使如此,隨著年歲增長,難道這些動作我們就應該放下、遺忘?

任何一種「鄙事」,都能讓你累積經驗;就拿我的工作來說,店內的燈泡、燈管少說也有二十幾種,瓦數和亮度、變壓器和串接的方式、燈泡的形狀和燈光的顏色、啟動器的規格和燈座的種類…有些你不去碰,就得花錢找人來修,懂了,省錢、省時、省力,等到老闆開始把工作全部託付給你了,他就可以不用把精神放在這邊,自然可以多花點時間規劃公司重要的工作,同時你也會成為不可或缺的人力。

空城記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記得剛剛找到現在這份工作時,跟朋友們提到工作的情形以及工時很長的問題。朋友問了一句話:

「這樣哪有什麼生活品質?」

話是這麼說沒錯,我居然也捱了半年多。到現在,還是沒辦法把整個步調調整的非常好,總覺得日子還是飛快的走,每天都在匆忙之中度過。

 

所謂的生活品質,對我來說,就是今天買到的這個高檔泡麵碗(請見圖片):

一、符合究極武器的基本要求:藏於民宅之中,隨手可得。
二、透明蓋子可完整透視熟成過程,不會有泡過頭,或不夠爛之狀況。

空城記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小學的課本裡,有這麼一篇文章:背影。

那時民初的大文豪朱自清,描寫他父親送行後攀過月台的背影。

每個人都有父親(廢話),但每個父親都不一樣;絕大多數的父親都愛自己的孩子,但愛的方式都不同,有些方式讓孩子窩心感動,有些讓孩子又愛又恨,有些,也會讓孩子嘆息、無奈。

我工作的一部分,必須站在店門口迎接進店的客人,幫他們量測體溫;同時,我也能夠看到離去客人們的背影。

看著親子間的互動,是非常有趣的事情;也許你已經體驗到了,也許你還沒有,而我,這輩子能不能握到自己孩子的手,還是個未知數。

父親寬大高聳的背影,是我小時候很深的印象。

我看過一對父子,父親走在前頭要去開車,孩子則是緊緊的跟在後頭;小小的步伐一直努力想要跟上父親跨步的節奏,卻因為步距太短而一再落後,只好追跑個兩三步,再繼續重複著父親的節奏。

一位父親在車旁接聽手機,身體靠著車子,單腳站立,另一腳交叉的同時,還抖動著;他的孩子站在一旁,居然也學起父親抖腳的姿勢。都說「言教不如身教」,此話真的不假。

前陣子寒流來襲,天空又飄著細雨,許多父母都怕孩子著涼;一個爸爸急急的衝下車,還沒到店門口就趕緊脫下身上的外套,一股腦的「包」住自己的孩子,扛上自己的肩膀。

孩子的笑聲在外套裡頭隱約傳出,母親在一邊笑著。

空城記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標題我想了很久,用「奢華」這兩個字沒有貶抑的意思,只是對多數人來說,待會我提及比較美好的世界,只能用「夢寐以求」來形容。

我看過幾場獨奏會,台上多半是明日之星-年輕有為、技藝純熟、家人支持、得獎無數-出國進修之後,多半會留在國外發展,少數會回到祖國貢獻所學。

各式各樣的鋼琴當中,以三角鋼琴(又稱平台鋼琴,Grand Piano)最為豪華氣派,鋼弦平躺,擊搥由上而下打擊鋼弦,經過適當的共鳴調整,音色便會如池塘中的漣漪,一圈接著一圈,湧向聽眾,包圍你的聽覺,感動你的內心。

無論是奔放激昂的快板,或是緩和凝重的慢拍,每當掌聲響起,布幕落下,表演者總是眾人注目的焦點。練琴的辛酸可以在演出者的眼中,或是和家人的擁抱中展露無遺。

喜歡音樂而熟習樂器是一回事,為了展現更好的琴藝而苦練那又是另一回事。辛苦,在所難免。

當我們離開舞台,離開現場,幕後的辛苦,正要上演。

一台平台鋼琴,以YAMAHA的機種來說,最輕的GB1也要兩百多公斤,一般規格都有三、四百公斤的重量。組裝好了,有輪子可以推動當然簡單;問題是,出廠時是一箱一箱的出廠,如何移動、如何定位、如何上車、如何組裝,都是非常辛苦的工作。

兩位搬運師傅通常就得扛起一台鋼琴的搬運工作;一身精壯結實的體格,不是為了向觀眾展示體魄,而是為了討生活。光是為了將琴箱(高約一米六,寬零點五米,長度超過兩米二)「靠牆」這件事情,就得大費周章。

箱子是沒有輪子的,所有移動都得靠一片木板,下面加裝四個輪子的板車;師傅將寬厚的束繩穿過下面棧板的空隙,打一個繩圈,繞過自己的肩膀,用蹲馬步的方式扛起一端,另一位師傅趕緊將板車塞入琴身下方,才能將鋼琴「上車」。

下車的方式,一樣先扛起一端,再抽出板車,只是,因為立起一端的關係,另一側勢必沒辦法完全靠緊牆壁。完全著地的琴箱根本就推不動,靠左右晃動移琴,也得看兩側是不是已經擺了其他的鋼琴。

空城記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許多長輩都說我是個非常善良的人,我並不否認,但一點也不認為這是值得高興的事情,特別是經歷了這麼多事情之後。

善良簡單的說,是「不害人」、「相信人性」、「溫馴」、「寬厚」,但進一步引申,也可以是「單純」、「容易管教」、「好欺負」、「好利用」、「可以壓榨」。

我不知道在父親眼中,我是怎麼樣的個性,可以讓他在緊要關頭做出犧牲孩子保全自己的抉擇,但我相信,在旁人眼中,必然或多或少,也有這樣的互動關係在。

大學社團裡,學長姊們總是幫身邊的同學、夥伴介紹女朋友,對我則不聞不問,有一次我忍不住開口問:

「為什麼你們都只幫別人介紹,不幫我介紹?」

學長笑著說:

「你不用吧!你這麼優秀!」

聽到這樣的回答,心裡頭滿是問號,卻沒再繼續追問下去;我想,換做他人,可能會繼續窮追猛打:

「我覺得我一點都不優秀,而且我跟其他人一樣害羞靦腆,卻又渴望愛情,學長,你可不可以把我擺在第一順位,多幫幫我?」

這樣的說詞,我在十年以後才學會,卻也未必說的出口。

空城記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Joanna Wang 的聲音,不是那種甜美的味道,也沒有乾淨明亮的高音,更沒有太多的歌唱技巧去裝飾。真要形容,自然,爽朗,率直,時尚中帶點成熟,不用力的唱腔讓嗓音緊靠著假音跑,尾音的抖動配上略帶沙啞的厚實音色,真的很有魅力。

有趣的是,當我第一次聽到她的歌,居然還是我那念小學的姪兒,問我知不知道她是誰。

「不知道耶,第一次聽到。」我說。

「你一定以為她是外國人對不對?她是台灣人喔,叫做Joanna Wang…」

姪兒,一個超級窩心的孩子。

從小,幾乎都是爺爺奶奶在教養他,此外,就是我這個當伯父的。弟弟和弟妹離婚後,他還是跟著我們住,弟弟則是一個人在外頭,一個工作換過一個,一個女友換過一個。

父親拿公司的資源讓他開店、賒帳…於公於私,我都非常反對,但是沒有用。

父親對姪兒的教育非常嚴格,甚至在我眼中根本就是非常的專制與獨裁,就跟我小時候一樣。我一直認為,我之所以會把書念好的原因之一,就是不想讓我父親在我放學後,有任何的機會監督我念書。

老實說,除了最掛念的母親,我最想念的就是姪兒了。

他是家裡的開心果,有時是父親的出氣筒,是他母親每個月排除萬難從國境之北跑回南部的理由,是母親偶爾的慰藉。

空城記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想想這一路走來,每個階段都會有個生活上比較偏重的地方。

就好像小學數學課裡的三角形,透過另外三條直線的交點,找出整塊區域的重心。

 

heart

找出自己生活的重心,也許可以幫助你發現自己,也許可以提供你調整的方向,以及對於未來、和家人之間的互動等各種面向上的思考。

當我還是個孩子,我想重心就是「玩」吧?也許我比較早熟些,五、六歲開始就把注意力轉移到閱讀和觀察;當時我話很少,兒時的玩伴們還在一邊打鬧嬉戲,我已經捧著各種故事書、兒童科普教育書籍在啃,就像蠶寶寶吃桑葉一樣,自顧自的,無視他人的存在與喧嘩。

我想那時候的重心,應該就是對世界的「探索」和「學習」。一直到小學被導師認定我有可能是「自閉兒童」而到家裡訪問後,我很無言的必須用行動來證明,我只是喜歡看書而不是什麼自閉兒童;於是課間的十分鐘,我開始參加同學們的「魔究」遊戲(以前就是這樣發音,玩法是拿一顆棒球大小的空心皮球,誰拿到球就可以丟另一個人,但是只能跑三步,而空手的人可以隨意跑)。

後來搬家了,家附近幾乎都是空地,還有人放羊吃草,我所幸邀請班上同學到家裡來打棒球,自此,導師就沒再懷疑我是什麼「自閉兒童」了。

上了國中, 一路到高中,生活的重心打底就是念書和考試了。說到底,考試還是主要的重心,也是念書的目的,這時候的三角形,永遠是偏向考試這一塊,甚至全家人都得跟著偏移,特別是到了聯考前夕,沒有人敢打擾你。

上了大學,所謂的三大學分- 課業、社團、愛情- 對我所就讀的學校和科系而言,多數同學還是只完成了課業、社團,對愛情依然一竅不通的大有人在;我經常想如果再晚個三年,或是念別的學校,我的重心分布可能會變成多角形 - 玩團、社團、課業、愛情、電玩。

空城記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開始現在這份工作之前,我擔任一家餐廳的主管,除了尖峰時段,其實沒客人的時間,還是得守候在餐廳裡等待客人上門。

對於我這種腦袋閒不下來的個性,其實挺不自在。

現在的工作,時間非常長,往往也得拼命找事情做;對我來說,思考的時間少了,休息的時間少了,甚至連體力恢復的時間都不夠,更甭提最基本的整理房間、日常用品採買了。

以前會認為應該讓「工作」與「休閒」和「生活」取得一個平衡;現在,光是從時間的長度上去做分配,已經不夠,也不適用了。

輕重緩急的設定,讓自己取捨什麼事情是必要的,哪些事情是必須放棄,和可以放棄或暫緩的;如何取捨,加上更有效率的運用時間,看來似乎是比較正確的作法。

坊間許多書籍、雜誌、名人、專家,總是告訴我們如何節省時間、有效利用時間、如何規畫、如何分配。

但是,這樣做之後,你,快樂嗎?

生命只是把一件件的工作、事務、瑣事處理掉就滿足了嗎?

通常不。

最近一個大學同學在「非死不可」上提到說,他寧可多花點時間陪伴孩子,因為再過幾年,孩子成年了,大概也就成天往外跑了。

空城記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電視幾乎已經脫離自己的生活,每天下班草草看過網路新聞,大概就得準備就寢。

週五晚上回家,會經過三個加油站,今晚車龍再現,推測大抵又是油價要漲了。油價要漲,大家就趕緊搶著加油,看似合乎邏輯,但背後的時間成本、排隊成本,卻往往被忽略了。

有些人或許趕著週四就加滿油,但這新油摻舊油,未必就是好;裝滿油上路,油耗必然是多了些,花上半小時等待,那更是要我的命,所以我打死不幹這種事情,更何況,我那小小一部小機車,頂多加滿五公升,任他漲個兩塊,我也就差個十塊錢,連包科學麵都買不起。

我們似乎都有種「看短不看長」的習慣,而且不自覺的,即使大腦都很清楚知道,要看長遠,不要搶短線,但身體還是力行著眾人共同的作法。

油價一直上去,應該思考的是如何降低油耗、尋找交通替代方案,更徹底的,就是徹底拋棄使用汽油的作法;但我十分懷疑,有多少人真的這樣去思考、去行動、去解決問題。

真正去搞定問題的,往往就是偉大的創業家、企業家吧,我想。

如果我們一直找不到解決交通上的燃料問題,我想人類社會可能會逐漸改變工作型態吧?在家工作成為趨勢,連開會也利用視訊,真的必須當面集會時,可能會用軟體運算出離所有人最近的地點,或是最省錢、省時的會議廳地點;辦公大樓會變成多餘,乾脆改成會議中心,櫃檯的功能則必須加強,所有事務都必須在櫃檯完成,櫃檯人員必須成為資訊中心,整合各種客戶需求與公司的服務內容,用最快的速度線上諮詢同仁,提供問題的解答……

還是早點睡吧…明天可得上班十三個小時哩!



空城記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First time to write an English lyric, but still I cannot say when it will be completed with melody.

--

Clock walking, future still sleeping, and I lost my dream.

What am I doing? This question wakes me up each morning.

Wind blowing, road darkening, and I lost my direction.

What should I do? This question bothers me every evening.

 

Maybe it’s time to say goodbye, no matter how I try.

Time to say goodbye, what makes it be my life?

I think it’s time to say goodbye, cause I can’t cry.

空城記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表妹轉貼的FACEBOOK上看到這篇文章:

離婚協議書

突然讓我想起最近這陣子對於「標題」這兩句描述的觀察。

一直以來,因為自己也算半個音樂工作者,所以認為自己也有一大塊是屬於聽覺的動物;除了一般人會注意的外貌、穿著以外,我還會去聽對方說話的聲音好不好聽。

如果只是因為這樣,就認為我也算聽覺的動物,那就真的太膚淺了。

完全不是自己原先想像的那樣。首先,想想一群女生和一群男生各自約在餐廳門口,剛見面時會有什麼不同?

女孩們大聲喧鬧,男孩們通常眼神和動作多於聲音,即使說話,也是簡短的幾句:

「還沒死啊?」
「你沒死我哪敢先死?」

當然啦,女孩們也不全然是聽覺的動物,接下來的對話,很有可能會出現:

空城記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年多沒回家了,如果,那個家還算一個家的話。家,對許多人來說,是可以依靠,可以找到溫暖,可以尋求幫助,可以找到回憶的地方。對現在的我來說,家,有些放不下的牽掛和擔憂,有更多的無奈和不滿,還有個無形的牆,讓時間和距離都相對顯得渺小。

累積一年多的信件,一封封都是無奈。

勞健保的催繳通知、國民年金的催繳通知、保單的到期通知,還有公司一幫我加保,銀行就知道我有工作而寄來的還款通知單。

看著上頭的數字,我淡淡一笑,笑聲裡有淒涼的瀟灑,心裡頭卻又壓上一塊石頭。擔心母親的身體,擔憂他們沒有收入、房子準備要被房東收回,現在的工作也沒辦法兩邊兼顧……

這路,是越走越窄,越來越難。

又是個抉擇的十字路口,只是這次,兩邊的路,都不懷好意。



空城記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很多人買吉他,甚至是店家在販售吉他,還是習慣用「民謠吉他」、「古典吉他」、「電吉他」來做為分類;事實上,所謂的「民謠」、「古典」,應該是音樂的形態,而不是吉他的種類,吉他的種類反而應該是類似像「四弦吉他譬如烏課麗麗(Ukulele)」、「鋼弦空心木吉他」、「靜音吉他」、「電木吉他」等等。

當然廣義的來說,鋼弦木吉他的音色清亮,適合伴唱,作為所謂的「民謠伴奏彈唱」確實比較適合;但是因為科技的進步,以及音樂的多元化,今天我們經常可以看到許多演奏家會使用鋼弦吉他來純演奏一些歌曲,譬如著名的董運昌、盧家宏等幾位老師,都使用鋼弦木吉他作為演奏的選擇。

回過頭來看所謂的尼龍弦吉他,音色溫暖圓潤,拜科技所賜,經過拾音器的收音與放大,許多流行歌曲當中,都會加入尼龍弦吉他的伴奏或是solo;最近古巨基發了一張string fever的流行專輯,裡面就有幾首使用尼龍弦吉他作為伴奏的曲目。早年周華健也經常在現場演唱會裡頭,加入尼龍弦吉他的伴奏,因此,硬要說「尼龍弦吉他」就是拿來彈奏「古典曲目」,其實已經不太恰當了。

音樂的形態,在吉他的範疇裡,通常用節奏來作為區分,有慢靈魂slow soul(又稱8 beats)、民謠搖滾(folk rock)、抒情搖滾(slow rock)、華爾姿(Waltz)、soul(或稱16 beats)等等,近年來的吉他教材,又加入了bossa nova等節奏型態;事實上如果把格局再放大一些,從古典到流行,從藍調到爵士,原住民音樂到新世紀音樂,其實各種曲風除了地理、國情、民族、文化等各種因素造成差異之外,透過網路與音樂媒介(唱片、CD、mp3、廣播、電視、電影),許多音樂的分野已經越來越模糊了。

很多人買吉他第一個問題就是:標題上的三種吉他,應該選擇哪一種?

我會反問,你學吉他,想要做到什麼?

想自彈自唱,想要享受演奏歌曲的樂趣,還是想要組團?喜歡什麼樣的音色?對於手指承受琴弦張力的自信有多少?喜歡唱歌嗎?

先想清楚了,再來考慮吧!

image

空城記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 Oct 24 Sat 2009 01:54
  • 爺爺

姪兒剛出世的時候,大家都很高興。他學會的第一句話,不是爸爸、媽媽,而是爺爺。

在家裡最常聽到的,也是這個稱謂。

姪兒叫爺爺的方式,很親、很甜、很依賴,像是見到全世界最棒的人、最可以信賴的人。

在我小學的時候,曾經寫過的一個作文題目叫做「我最崇拜的人」。

雖然筆下寫的還是那些名人,鄭成功、愛迪生、國父……,其實那時心裡想著的,是自己的父親。

從來沒想過,父親會把面子看得比誠實還重要,還把全家人都給拖下水。其實,他只要說實話,事情都是可以解決的。可惜,他還是選擇了隱瞞。

隱瞞的延伸,往往叫做欺騙。

可惜了姪兒那聲聲的叫喚。

偶爾在工作崗位上,看到前來接送孫子、孫女的爺爺。他們通常已經退休,衣著輕鬆,面容和藹,待人親切客氣。

當孫子、孫女走出教室,他們總在一樓仰望著;看著珍珠、寶玉般的孫子們,眼神除了驕傲,還有,關愛。

空城記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上星期有兩天幾乎都在外頭送琴,雖然是一件耗費體力的事情,卻可以更貼近更多人生百態。

買琴的大多數都是爸媽買給孩子,在組裝的同時,孩子們大多已經迫不及待的在一旁雀躍著,有些在完成後就搶著「上陣」,也有些像老人般的反而「近鄉情怯」起來。

當中有一位客人新買了房子,特別佈置了一間練琴室,組裝前裡頭已經放了兩把吉他,聊著聊著,才發現他也玩finger style,而現在打算再加個樂器。儘管他也覺得,一個人練琴玩音樂很孤單,但起碼,有個起點。

至少,在現實和理想之間,已經取得一個平衡。

另一邊,在元培附近的學生宿舍裡,一個小女生(其實不小啦,對我來說算小女生)同樣在母親的贊助下,買了一台琴。談話間可以感覺到這位學生涉世不深,許多問題都丟給母親,在我的標準裡,算是保護稍微過多了一些;無論如何,她打算努力練琴通過鋼琴檢定,以後好當個鋼琴老師,以這個方向來說,確實也不需要太複雜的社會歷練。只要再努力一些,我相信很快理想跟現實也能取得平衡。

許多人都會這樣想,「現實」就是通往「夢想」路上的絆腳石,而且我們多數人都無法拋下身邊和眼前的現實,去追逐遠方朦朧而且遙遠的理想。

這並沒有錯。

人生本來就沒有規定一定要完成什麼理想或夢想,但現實,卻往往是你必須努力去實踐和完成的義務與責任。

高中導師喜歡引用孔子的話: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能用一個手掌掌握好,再考慮用兩個手掌去抓更大的理想,然後再用雙手環抱的方式去擁有更大的夢想。如果再大一些,那就不是你應該擁有的。

空城記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標題還是英文,不過今天不寫英文。

三個禮物,第一個是來自於老闆和店長。這個禮物一般人大概不太樂意接受,因為叫做「挨罵」。

最近還蠻常被罵的,加上我懶得解釋的個性,很多罵是白挨了,也無所謂,於是感覺上就經常被罵。店長說我太悶,她當然也大略知道另一位同事的小動作,不過向來自以為不在意他人的我,居然不知不覺陷入了一種作繭自縛的氛圍裡。

大學時一個同班同學問我:「當你心情難過時,也要對每個人都笑臉迎人嗎?」

我回答:「你難過的原因不關其他人的事情,難道也要把你的難過送給其他不相干的人?」

沒想到,我是越活越回去了。

我是沒什麼未來沒錯,我是失去了很多沒錯,我是必須放棄很多夢想沒錯,確實我是因為沒道理的信任與孝道而反受其害沒錯……只是再這樣下去,也不能改變什麼。(反面想,我再怎麼努力,可能也還是不能改變什麼。)

但至少,我可以改變對自己的看法,可以影響別人對自己的看法。

空城記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Sometimes, a book or a movie can inspire people.

Sometimes, the inspiration is a shot, which cannot keep you moving. At times, it will; but how long can this passion last?

What if, one cannot clearly understand what he wants? What if the reality always be a huge stone stop in the way?

What is MY DREAM?

Life, up and down, but what if it just keeps falling? And what I can only do is, just reducing the speed?

I’m doing the brake job, and the brake now is thick like a piece of paper.

Can I expect the miracle? Can I expect the love? Can I expect the safety? Can I expect the future?

Dream, dream, dream…

People say we should have dreams. Should I? Could I?

Maybe the only dream I could have now, is somewhere or sometime to STOP.

空城記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家店生意很好,又因為剛好在超商對面,買了隔天的早餐後,就順便試試看。

開放式的門口上方有強力氣幕吹送,可以有效阻隔灰塵和昆蟲,有概念;點餐的速度很快,內用外帶用語非常明確,不輸速食店。點完餐,移動到取餐處,我的職業病又開始發作。

配膳台佈置的很好,按照出餐流程一道道從裡而外排放,滿屋子充滿「醍醐香」,更是讓人一進門就食指大動。(順便一提,昨天上班時不知道在處理什麼扭傷了食指,有點腫起來,不太能動,所以只有「食指小動」,左手食指因為要拿著鑰匙,不方便動。)

包材陳列在高處,一來比較輕容易取,二來往高處放可以防止蟑螂、老鼠這些我們眼中的敗類侵犯,這跟我以前餐廳的同事們作法相同;店內的設計裝潢其實很簡樸,但很有懷舊的味道,我不禁想到,十幾年前,也許你只要「肯努力」,大概就「能成就個基本的謀生技能或事業」,但是現在,我認為,「努力已經不能保障謀生,以及成功」。

以前我們總是說誰誰誰不會做生意,不會管理,現在我看到很多老闆都很用心在經營。光看看做吃的,態度親切,料理台或是攤子永遠保持清爽乾淨,食材保存也做的很好,甚至連便當盒都講究起來,用起木製免洗餐具來盛裝白飯(改天你可以試試看,用紙盒裝和這種木盒裝的差別)。

再進一步想,那還要些什麼條件才能更接近成功呢?

我認為是「細節」、「不斷落實的精益求精」、「員工的認同和觀念的訓練」,以及「用客人的角度來經營」。

坦白說,上面任何一個引號內的項目,都很難做到,所以……加油吧,我也只能這麼說了。



空城記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不管怎麼說,我還是比較習慣這種既便宜又快速的理髮方式。

上新竹之後,一直找不到一家這麼便宜的,想不到就在租處附近看到這麼一家,燈光還算明亮,佈置簡單的理髮店;推門進去,一個小朋友正在「被處理中」,一位約四十幾歲的男士已經等待著。

我問唯一的師傅(是個阿姨):「要等很久嗎?」
「一下就好了。」阿姨回答道。

不到兩分鐘,小男生完成了,在一旁等待的媽媽付玩錢,另一位正在等待的男士已經就位準備理髮,這時候又來了個白髮蒼蒼的老爺爺,也在一邊坐下來等候。

店裡頭的電視裡放著豬哥亮的新節目,我心想,他們這個年紀就是要看這樣的節目,轉念一想,再過個十年,可能像我父親這樣年紀的,應該會看「李濤先生的全民開講」吧?那時李濤大概也白髮蒼蒼了,然後年輕人只要一看到他,就會說,「那是老人家在看的啦!」然後再過個二十年,當我也是老人家的時候,說真的,我還真的不知道該看什麼節目哩!

想著想著,又來了一位阿姨,居然也是理髮師傅,跟我招呼了一下,就上去「等待被處理」。電剪兩三下就幫我把髮根、鬢髮給修掉了,連我自己有用剪刀自行修剪頭髮都被這位書傅發現了。剪好頭,果然夠ㄔㄨㄛ/!

我心想,「這才是愛台灣啦!」

(什麼鬼台詞)

真的很快速,不到半小時,想起這幾年來在竹東、新竹市剪的理髮廳,經常讓我等個老半天,從進門到離開,沒有一次短於一個半小時,更扯的是,那家連鎖有夠多的店,經常讓我搞不清楚我是去剪頭髮還是按摩的。最近一次,等了半小時,洗頭小弟光是按摩和洗頭就花了快要四十分鐘,結果理髮師傅一上來,只剪了不到十分鐘,還跟我說,「先生,這樣就好了,修太短不好看!」

空城記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舊文:

自剖
自剖(二)

對我來說,自剖,也是一種反省,檢討過去的作為、決定是否正確,有沒有浪費。畢竟,已經沒有太多浪費的空間。

距離上次「自剖」,有五個多月了,大約是這份工作的受訓、正式上班到現在的期間。

收入勉強可以度日,扣除過去公司一些算在自己頭上的電信費、有的沒的,大概勉強可以存點錢,應付將來可能的變化,但即使如此,大概也只有兩個月的生存準備水位。

我的快樂,來自於:

1.兩、三天才有空檔的寫作與每天不到十五分鐘的練吉他時間
2.和老友、老同事、老同學、新朋友、親戚們的互動和見面(這應該是最棒的)
3.佔據不到工作時間兩成的吉他教學時間(縮減中)

空城記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出門才發現,兩支手機都沒帶;轉念一想,反正上班我也沒在接,不帶又何妨?

回到家,發現八通未接電話,裡頭居然有前一份工作時接觸過的水電師父;想起昨天接到也是前一份工作的配合廠商(pos機器)的電話,我才突然醒悟,父親找來的地下錢莊前陣子和綠世界的老闆鬧翻了,餐廳應該經營不下去了,敢情是把那些要錢的廠商給「推卸」到我這來了。

之前有位同事說的很對:失敗的人註定要失敗。

因為做人種種該有的成功要素不但沒具備,還具備了會失敗的種種要素,那麼我只能說,這些人「比一般人更接近失敗」。

中秋節當天,大學好友相約到台北烤肉,像我這樣有家回不去,一人孤身在外頭工作的人,實在是一件「美好的事物」。我於是乾脆約了很久沒見面的叔叔,以及小姑姑的兒子(表弟)一起在台北先吃個午飯。

因為許久不見,手機裡只有叔叔的手機號碼,到了台北車站,我的k850i又突然給我當機,這應該是第二次了;趕緊搜尋其他親戚朋友,表弟的電話我沒有,另一個跟這位表弟很熟的堂弟,電話居然改了。SonyEricsson K850i

正想著「慘了」,這下怎麼聯絡呢?翻了翻另一支新手機,我還有奶奶家裡的電話。奶奶給了我好幾支號碼,也只有一支有用,不過剛好就是叔叔的手機號碼。

讓我不禁想起,有時候循著「根源」,往往就能找到答案、找到依靠、找到幫助。奶奶就像我們這群人的根,讓所有的親戚們能夠相互找到彼此,有所聯繫。沒有奶奶的幫忙,我想我的中秋佳節可就毀了一半。Thank you, Grandma.

空城記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Oct 06 Tue 2009 12:00
  • 選擇

多年前,有首歌的歌名就叫做「選擇」,是一首著名的男女對唱歌曲,由林子祥和葉蒨文演繹;歌詞最後這樣寫:

我選擇了你,你選擇了我,這是我們的選擇。

有趣的是,這兩位歌手最後還真的克服了各種現實生活上的阻撓,結為連理,有些人認為這是佳話,也有另外一些人認為這是破壞人家的家庭。

是啊!選擇之後,就得面對相應的因果與批判。

有些選擇,連自己都不是很滿意。往往多數時刻,即使是自己個人的選擇,也會因為資訊的不足、未來的不確定,或者因為沒有一百分的完美選項,只好退而求其次,譬如選舉,譬如奇怪的心理測驗,譬如伴侶,譬如工作,或是一部車子、一棟房子。

選擇之外,有許多事情是不能選的:你老爸老媽,你的孩子,還有身為人類這件事情。當然如果你硬要認定自己是外星人,那是你的權力。

許多人往往為了做選擇這件事情而把自己、身旁的人搞的雞飛狗跳、人仰馬翻;其實退一步想,當你連選擇的權力都沒有時,你還會這麼煩躁、不安媽?進一步想,當你認為沒有選擇的時候,真的是如此嗎?

身邊許多同學到了中年,都開始或多或少遇到了一些心靈層次上的困擾;下一步何去何從?退休後的生活如何保障?我在工作上的位置是否穩定?能否更上一層樓?我這輩子就這樣走完嗎?

不知道該慶幸還是感到不幸,我當下的問題單純的多:活下去!

只是當我發現活下去在當今社會不是那麼的困難,下一步,就會開始思考,怎樣活的「好一點」。

空城記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繽紛 太亮眼 
黑白才是我的顏色

旋律 太溫暖
節奏跟隨我的心跳

日子在平淡之中淺嚐苦澀  苦澀在徘徊之間醞釀無奈
無奈在你我之間扯開距離  距離讓時間瞬間蒸發消失

彩色的空白  是什麼樣的顏色
無聲的音符  是什麼樣的旋律

任他晴空萬里  烏雲密布  我在另一個世界裡
走了  散了  失落了  淡忘了  放開了  停下了

空城記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積極點。」

這三個字,像一瓶醋直接灌進鼻腔,酸了雙眼。

 

我想要積極點,卻一點意義也沒有;或者,是我必須非常非常非常積極,才有可能做到?

卡在不上不下的年紀,卡在進退不得的經濟,卡在怎麼選擇都是迷惘的十字路口。父親又再次搞砸了,我不知道他還要軟弱多久,母親的身體又讓我非常擔心,原本一口牙拔光了等著要植牙,卻因為錢都被父親挪用而一再拖延,現在連原先完好的牙齒都因為失去支撐而壞的更多;好不容易跟親友借錢贖回來的車子,又被父親拿去借錢……

為了出門買家用的生活用品,只得騎著腳踏車,卻因為平衡不好而摔到在鄰居家門口……聽著母親的描述,我偷偷難過著,口氣努力裝著堅強,告訴母親要加油、要撐下去,濃濃的無力感卻讓自己說不出太多安慰的話語。

可用的資源、可以走的路、手上的籌碼、外在的限制、可能發生的意料中與意外的狀況……

有沒有解呢?



空城記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亡,離開、逃開、出走、失去、死去、毀滅。

心亡了,在「心」旁邊的「亡」是「忙」字,在「心上」的「亡」是「忘」。

也許古人早就知道心上頭還有個大腦在思考,腦袋空了,事情當然也就忘卻了;心旁邊有什麼?雙手?連雙手都想出走,那一定是「忙翻了」。

眼睛失去了,當然叫做「盲」。

草下面的水份沒了,就像百姓沒了工作、收入,未來不知道何去何從,當然就「一片茫然」。

失去後,才懂得擁有的珍貴,才知道要珍惜曾經的擁有。但畢竟,曾經,永遠都只會是曾經。

當你正忙碌著,兒女們渴望你的陪伴,你卻拒絕了;當你忘了自己許下過的承諾,可曾想過對方的期盼、信任、依賴與,在乎?

當你慌亂不知所從,失去了曾經能夠依靠的一切,在你身邊的又是誰?

即使張開雙眼,即使眼前明亮,但你真的看的清一切?心盲了,也就經常會忙的不知所為為何,也就很容易茫然不知所從,也往往忘東忘西。

亡羊補牢,猶未晚矣。

空城記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