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行車安全的必要守則「原則篇」「應用篇」,仍有許多可以加以補充的,本篇將就守則三,「安全距離」這個概念再深入,提供大家參考。

安全距離,其實就是一種緩衝,而緩衝,包含了時間、與空間;之前在本文中提到了,足夠的空間,可以給你足夠的反應時間,首先,從這點延伸,我們可以這樣作:

一、 行車通過學校、住宅區、商業區時,特別是右側停滿汽車的地方,請小心慢行,並且,如果行進中的車流空間還夠,不要靠太右側。首先,太右側會減少你的反應時 間,其次,有些臨時停車的駕駛員,開車門根本沒在看後面;我至少看過兩次以上,因為機車撞上路邊突然打開的車門而受傷。

二、減速,也是增 加緩衝的手段。住宅區、學區、下坡路段,甚至是你剛從高速公路下交流道,速度感還沒調整下來時;台灣許多交流道,匝道過短,剛出了高速公路,一下子就有紅 綠燈,很容易造成追撞;山路的險降坡如果又遇上大轉彎,你一定會常常看到有車直接撞進山壁或是飛出山崖。如果你減速了,足夠給你應變了。

三、煞車、車胎維持必要的可運作狀態。煞車皮磨耗過度、煞車摯鬆了、車胎紋路磨平了,這些狀況絕對不能拖,趕快處理好。這些都是你自身車輛的緩衝裝置。

四、 過度反應。在路上看過不少神經比較緊的駕駛人,一旦遇到右側路邊有人、機車、腳踏車,就會很誇張的往左閃,而且幾乎半個車身已經跨進內側車道了。右邊是注 意到了,左邊卻忽略了。大家不妨留意自己開車的習慣,是偏左、偏右,還是在正中央?很多老先生老太太,開車、騎車都沒在看的,彷彿整條馬路都是他們家鋪 的,連我都拿他們沒輒。

五、不得已的緩衝。安全氣囊,可以裝就裝吧,救命用的;此外,如果你真的來不及了(不及煞車,或是雖然煞車還是無法完全停止),一般車體結構設計,正前方是你最好的碰撞角度。在側撞的情況下,如果你右座沒有乘客,請儘量以右邊車身作為碰撞面,而非左側。

六、駕車(騎車)精神狀況的緩衝。別逞強,該休息就休息、該上廁所就別憋尿,讓自己的精神狀況調整到一定良好程度,可以提高反應速度,也是一種緩衝的增加。

七、 車上有乘客或是搭載貨物時,要降低你的最高速限,同時,也要加大你的行車間距,以及煞車所需距離。根據牛頓第一定律(慣性定律),質量越大,所需要使物體 停止的力量便需要越大,簡言之,一定的煞車力道下,需要的作用距離就需要更長。很多人,都會忽略這個因素,一出事,可是害慘了一車的乘客。

八、 另類緩衝:安全帶。這項設計,究竟是好是壞,還存有爭議,但可以確認的是,後座乘客一旦車子高速撞擊時,沒有繫上安全帶的,很容易直接飛撞前座擋風玻璃, 或是先碰撞前座座椅,然後再往前方撞上玻璃。儘管目前法規只規定前排座位與駕駛人必須繫上安全帶,為了你的安全,不要鐵齒。

緩衝距離(D)=緩衝時間(T)X車行速度(V),任何可以讓D、T增大的,讓V變小的作法,都可以去思考、應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空城記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