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繼行車安全的必要守則「原則篇」「應用篇」,仍有許多可以加以補充的,本篇將就守則三,「安全距離」這個概念再深入,提供大家參考。 三、煞車、車胎維持必要的可運作狀態。煞車皮磨耗過度、煞車摯鬆了、車胎紋路磨平了,這些狀況絕對不能拖,趕快處理好。這些都是你自身車輛的緩衝裝置。 四、 過度反應。在路上看過不少神經比較緊的駕駛人,一旦遇到右側路邊有人、機車、腳踏車,就會很誇張的往左閃,而且幾乎半個車身已經跨進內側車道了。右邊是注 意到了,左邊卻忽略了。大家不妨留意自己開車的習慣,是偏左、偏右,還是在正中央?很多老先生老太太,開車、騎車都沒在看的,彷彿整條馬路都是他們家鋪 的,連我都拿他們沒輒。 五、不得已的緩衝。安全氣囊,可以裝就裝吧,救命用的;此外,如果你真的來不及了(不及煞車,或是雖然煞車還是無法完全停止),一般車體結構設計,正前方是你最好的碰撞角度。在側撞的情況下,如果你右座沒有乘客,請儘量以右邊車身作為碰撞面,而非左側。 六、駕車(騎車)精神狀況的緩衝。別逞強,該休息就休息、該上廁所就別憋尿,讓自己的精神狀況調整到一定良好程度,可以提高反應速度,也是一種緩衝的增加。 七、 車上有乘客或是搭載貨物時,要降低你的最高速限,同時,也要加大你的行車間距,以及煞車所需距離。根據牛頓第一定律(慣性定律),質量越大,所需要使物體 停止的力量便需要越大,簡言之,一定的煞車力道下,需要的作用距離就需要更長。很多人,都會忽略這個因素,一出事,可是害慘了一車的乘客。 八、
另類緩衝:安全帶。這項設計,究竟是好是壞,還存有爭議,但可以確認的是,後座乘客一旦車子高速撞擊時,沒有繫上安全帶的,很容易直接飛撞前座擋風玻璃,
或是先碰撞前座座椅,然後再往前方撞上玻璃。儘管目前法規只規定前排座位與駕駛人必須繫上安全帶,為了你的安全,不要鐵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