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文章:
今天「棒球為什麼迷人」,要來觀察一下興農牛教練徐生明的風格,同時也針對這陣子王建民回到大聯盟的新聞提出一些看法。
一開始,我先貼張中華職棒「相隔六天」的「戰績表」:
首先看圓圈1當中的日期, 相隔六天,我沒必要去塗改戰績或日期。
再來看圓圈2,這六天下來,每隊都賺進了兩勝,捉對廝殺的結果在總戰績的呈現上,可以說沒有人佔上風。這就像籃球比賽,兩邊彼此都同步攻取分數,「雙方總分同步累積的過程」,其實不能改變戰局。另一個重點是,有三隊「同時並列首位」,而這樣的狀況,在六天之後居然維持不變。可見彼此間的戰力呈現有多接近。
接下來圓圈3,勝率,這同時印證了上一段中戰力上的表現;而兄弟在這個波段當中,取得兩勝兩敗,同樣不分軒輊。在數字上的變化上,兩勝兩負代表勝率0.500,對於其他三隊領先隊伍的影響,是將勝率往下拉(0.567—>0.559),對兄弟來說,則是往上拉。如果持續這個戰績,可以預見的是,兄弟和各隊的勝率會拉近。
最後是圓圈4,勝差出現了兩個0,最後是8。勝差在接近球賽季末時,會出現所謂的魔術數字,代表領先隊伍「封王」的最快場次,也是大家觀戰的重點數據。對職業運動來說,不管是棒球或是籃球,在季賽取得領先,除了取得進入季後賽的門票外,更是取得主場優勢的重要手段。
牛隊在今年做了很大的調整,補強了不錯的新人如林克謙、林益全,同時也獲得來自各隊的好手,譬如謝家賢、鄧蒔陽,還有旅外的選手如姜建銘、林英傑。六隊成為四隊之後,教練們手上的可用之兵多了,調度更加靈活,不但增加了比賽的可看性,也更加激發選手的競爭意識。你說,球賽怎麼會不好看?
幾年前徐生明教練經常擔任國家代表隊的總教頭,關鍵時刻總是被國內球迷批評,換人時機太慢。往年中華職棒各隊也是如此,或多或少,都有類似的批評。如今觀之,原因就很清楚了;不是不換,是沒得換,或是換了也不會更好。本季一路看下來,就算是傷兵一堆的兄弟象,換起選手來一樣很快,沒有錯,換總教練的速度也很快。
大家可以接著看下面這幾篇報導,徐總的帶兵哲學,幽默當中帶著嚴謹與要求,客氣的外表卻用著毫不客氣的表達方式,讓球員直接感受到教頭的不滿與失望,接下表現不好的投手手中的球,不是直接往外一丟,就是用滾的滾出場外;對於明星球員,更是不假顏色,棒次說動就動,要你坐板凳就坐板凳。(點圖可以連結到新聞內容)
看了這些新聞,大家覺得如何?回想過去的職棒以及國際賽,大家做何感想?我們的市場可以養幾支球隊 ?當初分裂成兩個聯盟時,有沒有思考過這個問題,是否評估過我們的市場胃納量?
當供需失衡,問題就來了。前幾年突然暴增的「新聞電視台」,拉了很多新人進入媒體工作,一時間的青黃不接,到現在都還是無法有效拉回整體的專業度與能力。球員素質一旦參差,比賽的精采度、流暢性就會受到影響,然後因為市場無法負擔球隊的支出,自然在各種管理、薪資獎金的回饋上就會有資源上的不足,接下來當然就是賭博與黑道的介入。
所以說兩個聯盟的合併到上個球季末兩支隊伍的解散,其實是利不是弊。
這一季的球賽,砲火隆隆,投手防禦率比起上季都差了很多;但比賽並沒有因此而一面倒,第八、第九局的絕地反攻,只要牛棚一弱,領先的優勢瞬間花光,逆轉、再逆轉、又逆轉、追平、領先、再次被逆轉的戲碼一再的上演。本週興農和LaNew的三連戰,週五晚戰到十二局以和局收場,週六晚最後一樣在延長賽裡靠鍾承佑的斷棒全壘打,才分出勝負,也造就了職棒史上最年輕的「完全打擊」記錄。
緊繃的賽事最能緊緊拉住球員的專注與觀眾的心情,更能造就「英雄」。昨天NBA騎士隊的主將LBJ在最後一秒壓哨的三分逆轉彈不就是如此?
這樣的球賽,怎麼不迷人?
所以我們的職棒、職籃,應該力求各隊的素質平均,應該讓戰事越膠著越好,這也代表著,制度要更開放,教練團要更積極,同時各隊也都應該去營造屬於自己的球風、吸引認同的球迷;要知道,對球迷來說,當身上穿著黃衫,臉上畫著大象,手裡抓著恰恰球衣號碼的加油棒,看見恰恰把球敲過全壘打牆,那種Feeling,那種當下顫抖,電流襲向全身而不自覺的跳起、振臂、歡呼、大叫、大笑……然後看到身邊的所有人都跟自己一樣……
原來,有這麼多人跟我一樣,認同,也被認同;英雄所見略同,英雄惜英雄!
我們的球員,還有個東西可以好好努力,就是創造球場上的 Enjoy the game 的態度與表現。看看最近紐約洋基隊的張伯倫,雖然被球打中膝蓋,卻仍然不改幽默,對於王建民的回歸,力挺之外,不忘消遣。也別忘了,王建民回來了,不少球迷又會把注意力拉到MLB,中華職棒,別懈怠了!
最後,就以這篇新聞作為文章的結束: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