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初一連兩天,新竹創下不少高溫的記錄,連同最近頻繁的地震恐嚇論,以及新流感的大流行說法,幾位同事也就開始惶惶不安起來。
問題是,不安之餘,我們又做了些什麼?
選擇逃避、安逸,還是選擇面對、準備,甚至想辦法去改善?
地震無可避免,但是我們可以做好準備:地震包,地震發生時的避難路線與可以躲藏的位置(譬如浴室、堅固的桌子底下、柱子旁),重新檢視家中物品的陳設與擺放方式(重物往下放,櫥櫃是否穩固等等)。
新流感,衛生署都說了,強化抵抗力、多運動、注意飲食、避免出入公眾場合等等,但是,多數人恐怕還是照樣逛街、看電影、唱歌、出遊,我想,台灣人不是被嚇大的,適當的保護自己、保持健康愉快的身心,應該也不用太過杞人憂天。
至於高溫算不算異常,我不是專家,但是近年來的天氣真的比十幾年前來的兇猛;多數人一樣選擇躲在冷氣房內、逛百貨公司、吃冰、減少戶外活動……只是,這樣做,真的對嗎?
如果未來高溫的天氣將會是常態,大家應該慢慢去適應才對吧!慢慢讓身體去調節習慣比較熱的天氣,少吹冷氣、適當的走出戶外,並且落實各種節能減碳的作法;每次停在長達40秒以上的十字路口紅燈下,我幾乎都會熄滅機車的引擎,偶爾也會遇到幾位機車騎士跟我做一樣的動作;房間的冷氣溫度我幾乎都設定在28、29,上班時,經常必須在戶外工作,我也就調整自己的情緒,靜下心來,就算日正當中,只要有點微風,就會覺得很涼爽。
吃冰,只會讓自己更熱,但是許多人都貪圖一時的涼快;過大的溫差其實會傷害消化器官,當身體接收到過涼的訊號,其實反而會啟動體內升溫機制,來對抗突然的低溫;因此你一面吃冰,可能一面冒汗,或者冰店裡也開著冷氣,內外夾攻你的身體,細胞拼命升溫,皮膚卻感受到冷氣而收縮毛細孔,代謝比較差的人,恐怕就會開始頭暈腦脹了。
總之,用比較長遠的角度去看待這些大自然的現象,往往你會發現我們現在、多數人所選擇的操作方式,都是比較不自然,而且反其道而行的。面對問題,能解決、改變的就去做,無法改變的,就去適應,這才是比較好的作法,不是嗎?
留言列表